6 葛底斯堡戰役——美國內戰分出勝負,超級工業帝國的方向被確認(2 / 2)

李將軍撤向波多馬克河,米德司令在後麵追趕,但未能在其潛渡波多馬克河之前集結重兵進行攻擊。道路對雙方而言皆泥濘難行,但李將軍所部機動性較高,總是趕在米德司令的部隊前頭。7月24日,李將軍的大軍安全地脫離追擊。

葛底斯堡戰役是到那時為止的美國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戰役。聯邦軍死傷和失蹤2.3萬人,南軍2.8萬人。米德將軍在戰鬥期間向各軍下達了一道道重要命令,對戰鬥的勝利發揮了積極作用。葛底斯堡戰役是南北戰爭的轉折點,從此,南軍失去戰略主動權,再也未能向北進軍。

葛底斯堡戰役後,決定為死難烈士舉行盛大葬禮。掩葬委員會發給總統一張普通的請帖,他們以為他是不會來的,但林肯答應了。既然總統來,那一定要講演的,但他們已經請了著名演說家艾佛瑞特來做這件事,因此,他們又給林肯寫了信,說在艾佛瑞特演說完畢之後,他們希望他“隨便講幾句適當的話”。這是一個侮辱,但林肯平靜地接受了。兩星期內,他在穿衣、刮臉、吃點心時也想著怎樣演說。演說稿改了兩三次,他仍不滿意。到了葬禮的前一天晚上,還在做最後的修改,然後半夜找到他的同僚高聲朗誦。走進會場時,他騎在馬上仍把頭低到胸前默想著演說辭。

那位艾佛瑞特講演了兩個多小時,將近結束時,林肯不安地掏出舊式眼鏡,又一次看他的講稿。他的演說開始了,一位記者支上三角架準備拍攝照片,等一切就緒的時候,林肯已走下講台。這段時間隻有兩分鍾,而掌聲卻持續了10分鍾。後人給以極高評價的那份演說辭,在今天譯成中文,也不過400字。

林肯的這篇演說是演說史上著名的篇章,其思想的深刻,行文的嚴謹,語言的冼練,確實是不愧彪炳青史的大手筆。尤其是其中的第二段,建議加以仔細分析,其語義的承轉,結構的安排,甚至包括其句式的使用,無一不是極盡推敲之作:

“我們今天在這裏所說的話,全世界不大會注意,也不會長久地記住,但勇士們在這裏所做過的事,全世界卻永遠不會忘記。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應該在這裏把自己奉獻於勇士們已經如此崇高地向前推進但尚未完成的事業。我們應該在這裏把自己奉獻於仍然留在我們麵前的偉大任務——從這些光榮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獻身精神,來完成他們已經完全徹底為之獻身的事業;我們要在這裏下定最大的決心,不讓這些死者白白犧牲;我們要使國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