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投軍(1 / 2)

黃漢就不信有了他這個前知五千年後知三百八十八年的穿越者來團結漢民族、武裝漢民族、帶領漢民族,區區通古斯野人是不是還會如同曆史般運氣好到爆棚。

如何團結漢民族?這當然有曆史經驗可以借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應該是正理。

首先要讓老百姓看出自己的這支軍隊紀律嚴明,絕不擾民更加不會坑民,要樹立起愛民形象。

三十幾的教育沒有白做,所有的家丁都自覺沒有進老百姓的家裏,哪怕莊子裏很明顯有一家是大戶,家丁們也沒進去搜撿金銀財寶。

“餓死也不不搶掠老百姓。”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老百姓不分貧富。

如果今放鬆了紀律,默許家丁們衝入大戶人家翻箱倒櫃,那麼這支軍隊的軍魂就沒有了,最後會淪落成為左良玉之流也未可知。

黃漢要打造一支紀律嚴明的鐵軍,要讓自己的部隊深入人心得到老百姓擁護,嚴於律己必不可少。

憨子是個熱心腸,他和黃春生、楊家和、楊穀、黃農生幾個一直在救火,有可能是他們的做法讓老百姓安心不少,又或者是主人實在舍不下被建奴點燃的房子。

一個、兩個、四個、七八個……,老百姓終於從躲藏地點跑出來了,也陸陸續續有躲在村外山林裏的青壯年衝了回莊子。

漸漸的參與救火的人就多了起來,也不知前一刻他們究竟躲藏在哪裏?

很快就有了哭聲,接下來就是哀聲四起,畢竟這個村子有不下於一百人罹難,幾乎家家戶戶有親人失去,嚎啕大哭自然免不了。

殲滅了建奴相當於救下了這個村子,雖然沒有簞食壺漿,但是黃漢心裏很爽,他認為隻要幫到了漢人就有意義。

黃漢帶著人馬悄悄的走了,沒有拿任何屬於老百姓的財物,甚至於連建奴牽出來的三頭牛、四匹騾子、十幾隻羊等等都沒有染指。

一個須發皆白的長者抱著被建奴射死的孫子老淚縱橫,他家被建奴毀了,老伴和兒媳、孫女兒葬生火海,大兒子和孫子被射殺,現在隻有二兒子還活著。

老者見明軍出了村才如夢驚醒,他狠狠地踢了跪在地上哭泣的二兒子幾腳,歇斯底裏道:“嚎喪頂個屁用,你快快追上那一支明軍,從此以後別回來了,跟著他們當兵殺建奴為一家老報仇。”

“爹,咱家就剩下咱們爺倆了,我走了您怎麼辦?”

“我一把老骨頭,土已經埋半截了,不用你管,隻要你能砍下一個建奴腦袋,就對得起咱們一家子。”

“爹,……”

“別再廢話,還不快去追?錯過了恐怕再也不會遇上這些好兵了。我活了大半輩子,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人馬,你跟著他們保不準會有大出息。”

這爺倆的對話許多人都聽見了,這時也有七八個青壯年往黃漢消失的方向發足狂奔。

黃漢剛剛轉過山口,就聽見後麵有呼喊聲:“大人,大人等等的們……”

又打到了裝備,黃漢正準備再收些家丁,發現追來了八個漢子口口聲聲要從軍,都表示自願從今往後跟著官軍殺韃子。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