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這裏的隊伍完全不是零散後金軍帶著劫掠的財貨歸來,而是組團運輸。
很明顯這隊後金軍熟悉這條道路,他們此時才到達這片盆地應該是選擇夜晚在雙魚村紮營。
這就比較有意思了,黃漢此刻也帶著人馬駐紮在雙魚村,後金軍貌似送貨上門了。
騎兵突擊需要速度、需要能夠快速展開,最好能夠形成集團衝鋒。
“紅旗軍”如果隱藏在山上,山路崎嶇無法快速衝下山,也無法展開,因此最好隱蔽的地點就是雙魚村,最理想的戰場就是村外一千餘畝旱地。
得知後金軍在半個時辰後將要達到預設戰場,披甲人連韃子騎兵不會超過二百,如此數量正合適,“紅旗軍”老戰士都樂開了花,新加入的明軍騎兵也被這樣的氣氛感染,一個個咧著嘴傻樂。
這條道路確實是這一次押運的建奴和韃子走熟的,連被奴役的兩千七百漢人裏也有超過一半人走了兩三個來回。
這段道路從來沒有被明軍騷擾過,貌似比較安全,二百韃子和建奴以及二百多漢奸的主要任務是押運。
他們要威懾兩千多漢人壯勞力老老實實幹活,膽敢利用山高林密逃竄會被當場射殺。
後金軍以前的紮營地就是盆地裏的雙魚村,因為這裏有一片及其難得的開闊地,夜裏宿營時防備漢人趁黑逃竄就容易許多。
總而言之,後金軍的布置都是為了提高轉運糧草物資的效率,是為了杜絕免費勞動力逃跑,沒有想到會有一支明軍部隊翻山越嶺插到了他們的必經之路預備黑吃黑。
後金軍押著漢人運輸隊進入盆地,一個前出探查的韃子十人隊已經接近了雙魚村,很明顯這個村莊裏有戰馬嘶鳴聲。
韃子什長沒有高度戒備,因為以前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有從龍井關方向回頭的自己人也會選擇在這個刻意沒燒毀的村莊過夜。
韃子十人隊一頭撞進了村子才發現是進入了鬼門關,已經在列隊的“紅旗軍”戰士紛紛挽弓搭箭射擊這十個韃子。
刹那間箭如雨發,這些韃子這一次真的比刺蝟還刺,每人都中了不下於五十支羽箭,十支投槍,兩把飛斧。
殺了後金軍斥候隊當然會暴露“紅旗軍”,這時已經無關緊要,因為後金軍的運輸隊已經進入盆地。
黃漢高舉拳頭下達全軍衝鋒的命令,馬蹄聲隆隆,等了兩個時辰的戰士們迫不及待高喊:“兄弟們殺奴啊!”人人以奔雷之勢衝向後金軍。
雖然事發突然,但是後金軍領隊的牛錄額真還是立刻做出了反應,他厲聲大叫:“明軍偷襲,兒郎們衝鋒迎敵。”
韃子百夫長也揮舞彎刀用蒙古語叫囂:“勇士們衝上去砍漢狗搶馬匹奪盔甲啊!”
很明顯這些後金軍沒有吃過“紅旗軍”的虧,他們發現紅旗飛舞的騎兵奔襲而來,選擇反衝鋒迎戰。
敵人居然不逃,一馬當先的黃漢哈哈大笑,“兄弟們,下辣手啊,老子不要俘虜。”
有仗打就興奮的憨子嗷嗷叫道:“殺殺殺,殺光那些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