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軍”戰士當然不可能人人用毛筆寫字,黃漢也從來沒想過培養書法家。
眼睜睜漢人最後一個江山社稷到了國破家亡的時候,書法家有個鳥用。
黃漢是實用主義者,隻要求麾下能寫字,寫出來的東西別人能夠看明白就行。
以前在九裏台村家丁們就是使用木匠加工的鉛筆寫字,來到遵化,黃漢又讓城裏的木匠做了八千支鉛筆。
製作鉛筆一點點都不複雜,這裏有鉛、有用來製作弓箭的魚膠、有木頭還有許多木匠,黃漢要做這一點點私活當然一句話就能夠搞定。
建奴騎兵有一萬多在遵化城外遊弋,“紅旗軍”戰士不可能出城鏖戰,黃漢利用這個時間每給戰士們上課,跟大家探討這些的得失,目的隻有一個培養軍官。
為什麼野蠻人的隊伍裏不識字的名將層出不窮?
那是因為這些人從就打仗,他們運氣好每一戰都活下來了,他們無論是經曆了失敗還是打贏了對手都會積累了許多經驗,久而久之一部分有賦的文盲就往名將蛻變。
而明軍跟建奴交戰之時大部分都是被敵人打了殲滅戰,逃出生的老兵少了,他們積累的經驗也就隨風而去。
運氣好的新兵蛋子好不容易熬成老兵,保不準又會死於哪一次建奴的殲滅戰,因此導致明軍中的名將死一個少一個後繼無人。
“紅旗軍”不斷打仗,每一次的傷亡都可控,傷兵都得到良好的救治,存活率極高。
因此諸多戰士積累了許多臨戰經驗,黃漢再給他們講戰例、講兵法、教授他們算術和作文,假以時日“紅旗軍”裏一定將星璀璨。
多出成百上千跟建奴不共戴又被民族主義教育熏陶的百戰老兵為將,即便黃漢時運不濟戰死在哪一次戰役裏,這些將軍的種子也會生根發芽最後根深葉茂。
大明多了這許多將領總要比曆史上好許多,不定能夠阻擋野蠻人入關來禍害漢文明二百餘年。
明軍虛晃一槍就逗出了後金軍伏兵一兩萬,避免了中敵軍奸計導致城破人亡的慘劇發生,經過這一次的事例,遵化諸將對黃漢敬若神明。
劉之綸當然更加高看黃漢和“紅旗軍”,他喜歡學習,總是想著自己也能夠訓練出如“紅旗軍”那樣如臂使指的隊伍,因此他隔三差五來“紅旗軍”駐地探查,目的隻有一個——取經。
劉之綸這個遵化最高官“紅旗軍”人人認識,由於他經常來南門因此黃漢也不行那些虛禮,劉之綸可以在“紅旗軍”營地自由地看他想看到的一切。
這一,劉之綸見到黃漢居然在南門翁城裏支起一塊黑色的木板,用一根石灰做的細棍子在上麵寫寫畫畫,五六百“紅旗軍”戰士盤腿坐在地上,手裏還拿著一根木棍在本子上比劃。
翁城裏隻有黃漢的聲音清晰可辨,聽課的戰士們都是全神貫注,等到黃漢開始講故事之時才會不斷爆發出笑聲。
劉之綸輕輕的走到一個“紅旗軍”戰士麵前,他要過戰士手中的本子一看大吃一驚,問道:“這許多字都是你寫的?你認得這些字嗎?懂得這些字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