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兵科給事中(1 / 2)

今年動用六萬石糧食做善事,五六個月後,黃家會得到六萬六千石麥子。

哪怕借出麥子時市場價是二兩銀子一石,而入庫時價格跌到了一兩銀子一石。

黃漢也不認為自己吃了虧,隻要每一年囤積糧食的總量在正增長就是勝利。

因為曆史上崇禎年的年景那是一年不如一年,到了最後糧食就是命,無法用銀子來衡量。

這種雙贏的做法讓徐光啟再次讚歎不已,科學家會算賬,知道黃漢如此做法失去了把手裏糧食賣高價賺黑心錢的好時機。

他心裏已經慢慢的喜歡這個視錢財如無物的守備官,真心想著幫弟子一把。

第一個開眼看世界的科學家完全能夠獨立思考,善於接受新理論。

他認同並且接受了黃漢的理論,“做好事要量力而行,要可持續發展,要讓用來做好事的錢糧一年比一年多才是善莫大焉。”

眨眼間十幾過去了,黃漢跟徐光啟朝夕相處,了解到這個時代的科技現狀,增長了不少見識。

徐光啟得知黃漢要大煉鋼鐵,很熱心,他寫信給工部的門生故吏物色一批技術精湛的工匠來黃家做事。

科學家自認為跟黃漢在一起的十幾受益匪淺,心裏相當奇怪這個年輕人為何博學如斯?

他親眼看到黃漢頒布的一項項命令,無一例外不是充分考慮到了升鬥民的生計,他還瞧見黃漢吃穿都不講究,在田間地頭就跟農民一起吃飯,在軍營就跟大頭兵一個鍋裏舀食。

真的沒見過如此的將領,徐光啟認為自己撿到寶了,他當然舉賢不避親,決定回京師之時就保舉黃漢升官,最起碼要讓他負責一軍經營一地才不屈才。

他沒有忘了鄭國昌的托付,真的找黃沂州提親,見文官大員來為兒子張羅婚事,對方還是高不可攀的藩台大人家的千金,黃沂州被喜訊搞懵了,一連三都有些恍惚。

黃漢就這樣被封建婚姻了,他甚至沒見過鄭家姐,不知道人家長相如何?還好兩個妹妹得知這個消息,把鄭秀娥是如何漂亮、如何知書達理講給哥哥聽了。

貌似鄭家姑娘還是個模樣可人的知識青少年,黃漢終於舒了一口氣。

封建婚姻害死人,運氣不好的以為攀上了名門大戶,誰知新娘子是個傻子或者弱智都有可能,少胳臂少腿已經屬於不太慘的那一類。

由於黃漢早已經超過了這個時代成婚的平均年齡,因此父母都盼著新娘子早日過門,徐光啟老人家樂滋滋跑了兩趟永平府,最後把婚事定在十二月初六這個黃道吉日。

黃漢知道這個時代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因此他根本不聞不問,任由徐光啟、鄭國昌和父親、母親商量著辦,他的事情多著呢。

通過借糧食,預付收購馬鈴薯、甘薯定金的辦法已經基本上解決了周圍農民的生存危機,接下來就得管理越來越多的流民。

鄭國昌終於要到了一部分朝廷給予的賑濟糧,那是南方走海路經過津衛送達京師的漕糧。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