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功過相抵(1 / 2)

徐光啟終於知道關門弟子黃漢用來救濟老百姓的銀子不全部是戰場繳獲。

還應該有許多是搜刮自那些變節的士大夫、士紳,怪不得黃漢手裏有那許多良田,原來有些真的是來路不正啊!

見許多給事中、禦史揪住黃漢的短處不放,連老友孫承宗都當著自己的麵表態此人不能大用。

科學家怒了,他出班朗聲道:“老臣收下黃漢作為關門弟子乃是平身最暢快之事,陛下可願聞其詳。”

崇禎內心裏根本不認為黃漢私吞了那些軟骨頭官員的家產有什麼大不了,也知道朝廷辦某個官員之時查抄送達朝廷的財產十不存一,罪督袁崇煥才查抄出五千餘兩的田產、財產就可見一斑。

他正被禦史、給事中逼得不爽,發現挺黃漢的徐光啟要話當然來了精神,趕緊道:“愛卿請講。”

徐光啟何等才華,君前奏對談笑自如。

他道:“老臣兩個月前也假公濟私了,寫了十幾封書信給門生故吏,就是讓他們為十萬石冬麥北上大開方便之門,算上成本這些麥子到港價應該是一兩二錢不足一石。”

崇禎笑問道:“愛卿如何也做起了糧食生意?”

徐光啟道:“發國難財真的很容易啊!永平府的糧價節節攀升,一石麥子時價已經突破二兩銀子,諸公可知這意味著什麼嗎?”

崇禎大吃一驚,問道:“糧食如此之貴,老百姓如何活得下去?”

徐光啟道:“子聖明,如此高的糧食價格意味著餓殍滿地,意味著盜寇四起,不知諸公可曾在此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聖子分憂?”

無人應答,滿朝文官武將此時都不在服務區,大殿裏隻有徐光啟在侃侃而談。

“老臣調了十萬石麥子,如果那時出手恐怕十萬兩雪花銀會輕輕鬆鬆賺到手,諸位以為如何?孫督師,這恐怕不算是貪贓枉法吧?”

孫承宗跟徐光啟年紀差不多,倆人以前是東林黨同誌,私交不錯相當於老朋友,今見一向與世無爭的老友居然矛頭指向自己,孫承宗覺得不可思議。

他頭腦靈活馬上就明白了徐光啟的目的,反問道:“徐大人,你這是準備為剛剛收下的關門弟子脫罪嗎?”

徐光啟一字一句道:“黃漢有功與江山社稷何罪之有?從江南購買的十萬石用來救命的麥子就是黃漢出的銀子,到港後他沒有賣出一斤全部借貸給了嗷嗷待哺的饑民。

在這之前他還花了十萬餘兩白銀在種植甘薯、馬鈴薯的農民身上。

老臣認為即便黃漢的銀子有可能來路不正,此時也是殊途同歸,這些銀子到了朝廷手中,這個時候也會用在賑濟災民的大事上。”

安靜,鴉雀無聲,滿朝文武此時都不好出麵糾纏黃漢在永平上下其手撈銀子分田產之事。

同樣有正義感的孫承宗心裏其實已經對黃漢減輕了敵意,他認為黃漢是不是梟雄、是不是貪贓枉法已經不重要,活民十數萬足以抹殺一切罪責。

他見老友難得動了真怒決定出麵做個和事老,免得徐光啟下不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