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馬革裹屍(1 / 2)

紅歹是連續煎熬了十幾日,在中秋節後才終於聞報四五萬明軍出了寧遠往大淩河城方向而來。

他此時也接到了“紅旗軍”聯合東江鎮人馬把金州圍困得水泄不通的報告。

奴酋沒有向諸將通報金州軍情,隻告訴大家明軍往大淩河派遣的援軍有四五萬,如今已經接近錦州。

後金軍諸將得到這個消息興奮不已,他們磨拳擦掌等著明軍自投羅網。

誰知明軍的效率太低了,建奴斥候眼看著他們開拔了十裏就停下來安營紮寨,明軍還不怕麻煩居然也學著大金軍掘壕磊起土牆插上木樁,一副準備嚴防死守的架勢。

本來古井無波的奴酋發現走在接近包圍圈路上的明軍是如此心翼翼額頭開始冒汗,看來要吃掉這樣的明軍得需要一副好牙口。

援遼的明軍進兵速度怎麼可能快捷?況且這一次還不同以往,兵部和皇帝根本不催促他們。

本來明軍的戰鬥意誌就有待商榷,出寧遠趕到錦州意味著接近了大淩河戰場,人人都心翼翼,在中秋節前一忽然接到了六百裏加急送來的聖旨。

主將兵備道張春,關寧副將孫定遼、參將薑新和趕來合兵一處的總兵吳襄、宋偉等等幾十將領一個個滿心忐忑,他們還以為是太子發現他們進軍緩慢下旨申飭。

誰知這一次例外了,聖子寬宏大度,嚴令救援人馬不可以輕敵冒進,一定要穩紮穩打,指示援遼人馬防止建奴圍點打援。

接了聖旨,所有的將領都彈冠相慶,穩紮穩打他們很擅長,於是乎,四五萬人馬每行軍的時間還沒有安營下寨的時間長。

他們簡直是以一步一個腳印往前挪的方式向大淩河城方向靠攏,發現山高林密的險地幹脆紮營三細致探查過後才挪窩,估摸著走到大淩河城外沒有一個月時間到不了。

明軍搞出如此慢動作簡直把渴望速戰速決的後金軍急瘋了,建奴是忍受著被黃漢**花的痛苦在大淩河堅持,如今的紅歹是如同被架在火上烤,再這樣下去奴酋恐怕會外焦裏嫩。

殊不知明軍這一次乃是奉旨拖遝,目的就是使得後金軍首尾難顧,遼西明軍主力擺明了是大軍壓境,也算深諳兵法的張春知道建奴此時撤兵去遼南絕無可能。

他其實內心裏滿心希望建奴主力離開大淩河,如果是這樣,他就會率領大軍攻擊建奴直至殺人大淩河城,他就會立下蓋世奇功。

但是理智告訴張春建奴不可能疲於奔命,應該會在大淩河城附近以逸待勞等待跟自己率領的大軍決戰,他不著急,認為時間拖久了,最起碼會讓偷襲南四衛的人馬獲得了寶貴的時間。

張春利用一年多的時間訓練了一支步兵部隊,這支人馬以車營為依托作戰,車營攜帶的大車上都蒙上了牛皮和木板,緊要部位甚至於蒙上了鐵皮。

這樣的大車列陣時橫過來,車上有射擊孔,可以滿足三個明軍鳥銃手在裏麵打放。

張春車營的大車缺點很明顯,過於龐大、難以運輸、容易毀壞,但是相對於獨輪車,這種戰車的防護力大了許多,簡直是裝甲戰車的原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