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五百剛剛被解救的漢人男丁被尚可義、尚可進、尚可喜命令推著九架盾車扛著二十架雲梯接近根本沒有護城河的岫岩堡。
東江鎮騎兵已經發動了一輪衝擊,他們無一例外是打馬接近到南城牆六七十步之時射箭。
主攻方向南門開打的同時,岫岩堡的東門也被四百餘神樞營和錦衣衛外加劉奮勇率領的一個百總“紅旗軍”騎兵輪番騎射襲擾。
岫岩堡西、北兩個方向沒有城門,袁思明、桑羽各自帶領一個把總騎兵射擊城頭的守軍。
四麵攻打亦真亦假是既定戰術,如果哪裏懈怠,攻擊的明軍不介意攀牆而上,因為岫岩堡的城牆太矮了,才七米出頭。
明軍人馬有一大半集中在南門方向,昨打製的盾車都集中在這裏使用,其餘三個方向隻有不到二百漢民分別扛著五六架雲梯擺出蟻附攻城的架勢。
黃漢此時帶著一個把總騎兵替東江鎮主攻人馬壓陣,他的身邊是憨子和楊大年以及顧奎、嚴從優等等四個親兵。
沈明等等四個十三歲的大孩子親兵這一次沒有帶出來,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沒到年齡,也是因為他們的騎術差。
但是黃漢經常打放的五支米尼槍都帶上了,今一大早他就親自裝填米尼槍,何勇慶、雷鳴春四個親兵要動手黃漢都沒有肯。
因為雷鳴春他們幾個沒有訓練過裝填故而不專業,裝填是有考究的,不是把火藥倒進槍管塞上米尼彈就算完成了。
最起碼用通條搗實火藥就需要具備足夠的經驗,剛剛上手的裝填手往往掌握不好尺度,過緊、過鬆都會影響威力。
黃漢從來不懈怠,雖然裝填動作不夠熟練但是步驟和手法很標準,他還仔細檢查了每一支米尼槍的擊發鋼簧,用細銼刀摩擦了燧石確保發火率。
五支米尼槍保養良好,槍管裏的膛線沒有磨平,也沒有掛鉛現象,應該是沈明四個孩子經常掏擦槍管的緣故。
黃漢用兵不會顧頭不顧腚,為了防備遭遇突發事件,“紅旗軍”騎兵沒有全部集中在岫岩堡外。
楊國恩、王誌誠、張揚等等六員將領分別帶領一個總旗人馬遠遠地撒開了偵察大網,有建奴大股人馬接近到五十裏內都能夠確保被發現。
東江鎮人馬全部集中在主攻方向,他們的騎兵也有接近一半人不會射箭,因此發動遠程攻擊的也僅僅是幾百人而已,由於是騎射,箭矢雖然飛得好看但是殺傷力不足,城頭守軍還能夠應付。
開戰沒多久,粗糙且笨重的八輛盾車分別由二三十個老百姓推著接近到了城下八十步,扛雲梯的老百姓也上來了。
本來準備了九輛盾車,前進途中有一輛出了故障趴窩了,推不動,此時沒時間修理放棄了。
黃漢揮手示意“紅旗軍”加入射擊行列,楊大年立刻帶著能夠騎射的人馬衝上前,“紅旗軍”騎士擁有麵甲、全鋼胸甲,在六七十步距離被建奴射中基本上不會有大礙。
此時出手能夠較好的壓製城頭建奴射箭,免得那些沒有盔甲的老百姓傷亡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