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狂熱(1 / 2)

要解決當下饑民四起的亂局唯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建奴采用並且獲得了成功的實例,歸根結底一個字“殺”。

糧食不夠億萬人生存,那就殺得夠吃了為止。

因此漢人在明末的改朝換代死了幾千萬,高達總人口的七八成。

相對於第一個辦法簡單粗暴卻行之有效,第二個辦法就得苦心經營,建立根據地生產糧食,救回麵臨餓死的老百姓再擴大根據地更多的生產糧食。

如此辦法曠日持久還危險重重,苦心經營的王道樂土會被流寇、建奴甚至於朝廷盯上,沒有壓倒性的武力來確保根據地的安全,一切都有可能化為泡影。

黃漢沒有辦法效仿建奴,唯有利用自己擁有先知的優越性增強實力采取增加糧食總量來扭轉乾坤,因此山海關誌在必得。

此雄關在手,進可攻退可守。

山海關還擁有水城能夠確保海上補給線的暢通,已經進化發展到了槍炮時代的“紅旗軍”經營關寧,以現在建奴的實力根本打不下來,以大明的戰鬥力也沒有獲勝的可能性。

以李自成、張獻忠之流的組織領導能力,走到山海關下的能力都不具備,況且黃漢沒準備坐視流寇猖獗,總想著進入內地幹死幾個賊骨頭。

臘月底鄭秀娥和楚楚接到了黃漢的書信後邀請王承恩和曹化淳兩位內相來不夜城“全聚德”酒樓品嚐烤鴨。

兩個大太監接到邀請喜滋滋前來赴宴,他們不僅僅得到了一份厚禮還有好事可以回稟皇帝。

那是黃家大婦為聖子著想,希望皇帝內帑在年底最需要用銀子時能夠寬裕一些,提前把皇帝應得的一年紅利三萬兩白銀交由二位內相呈送子。

看著三十張一千兩“四方錢莊”的銀票,王承恩喜出望外,因為內帑一直是他在管理。

這幾年朝廷月度實在艱難,皇帝總是不得不拿出內帑補貼朝廷。

再加上剛剛上位之時年輕的崇禎不知道人心險惡,被袁崇煥“五年平遼”的謊言蠱惑,差一點砸鍋賣鐵支持那廝,直接導致魏忠賢手上攢下的內帑所剩無幾。

這一兩年,大明形勢急轉直下,內帑早就入不敷出。

王承恩正苦於找不著開源節流的門路,現在有這一大筆意外的進賬,子在春節打賞嬪妃、孝敬嫂皇後和兩位先帝嬪妃之時手頭寬裕不少。

“咱家謝謝平遼將軍良苦用心,聖子節衣縮食每日勤政,周皇後賢德總是想方設法節儉宮內開支,皇帝的龍袍甚至於都由得皇後縫縫補補接著穿。

子的苦衷無人體會,但是咱家瞧在眼裏急在心裏,縱觀滿朝文武,唯有平遼將軍最是貼心啊!”

王承恩著著眼眶還有些濕潤了,他是真心希望皇帝好,希望大明能夠下太平。

曹化淳以司禮監秉筆太監的身份提督京營戎政還兼職提督東廠是不折不扣權勢熏的大太監,他長歎道:

“聖子前幾日令百官進馬,三品以上各貢一匹,餘或合進,文武百官哪一家沒有這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