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軍”經常上朝廷邸報,擁有生員功名的族老都有耳聞,聽是東平侯準備借用莊子做善事都滿口答應。
一身從三品武官常服的劉在旗拍胸脯保證,留守的“紅旗軍”會協助莊子上的壯丁堅守孫劉莊。
還可以從流民青壯年中挑選不少人協防,真的有上萬流寇來犯也保證他們铩羽而歸。
這個時候要糧食就是要了孫劉莊老的命,“紅旗軍”不僅僅不要一粒米還準備在莊子裏存儲糧食,還派幾百人守衛莊子。
遇上這樣的好事使得這段時間每擔驚受怕的族長、族老們都樂開了花,他們人人都覺得因禍得福。
其實用不著劉在旗介紹,孫劉莊的大部分人都從不間斷逃難的乞討者口中知道流寇已經成了氣候,連下不少縣城、州城。
他們這個簡陋莊子的寨牆隻不過兩丈高五尺寬而已,連包磚都沒有,雖然這兩年堅持修補沒有缺口,但是遠遠不如縣城堅固。
如果流寇看上了這裏出動成千上萬人來攻打,以孫劉莊能夠組織的人手恐怕根本守不住。
多了幾百正規軍,再多出幾百上千壯勞力參與守衛,真的具備了應對上萬流寇攻打的能力。
況且族老們心知肚明,如此強悍的大軍看上了哪裏還不是手到擒來,孫劉莊有不的底氣嗎?
人家“紅旗軍”沒有付諸武力,派來大官來柔聲細語的協商已經給足了族人麵子,一群族老最後當然是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當晚上劉家五和孫家老三就組織了三百青壯年主動來幫助大軍搬運存放到莊子裏的物資,本來還有許多青壯不情不願。
誰知人家“紅旗軍”不白白占老百姓便宜,青壯們幹了一個時辰活兒後,接洽的劉大人還安排大家吃了一頓加餐。
農民日子艱難,如今在莊子裏空耗隻舍得吃兩餐稀的,這還是糧食少野菜多。
來幹活的三百壯勞力今居然喝到了精米粥領到了兩個炊餅和一條二兩左右的海魚,一個個都有到了大年三十吃上了年夜飯的感覺。
大部分青壯都把一大碗稀粥喝下,隻舍得舔了舔那鹹滋滋的魚,然後他們無一例外把分給他們的兩個炊餅和一條海魚心翼翼藏在懷裏。
當夜裏,孫劉莊許多家庭都發出驚呼聲,然後是妻兒、老父母口、口嚐炊餅和海魚,有些女人居然很誇張的淚流滿麵。
“爹,這些好吃的炊餅和魚真的是莊子外麵的官軍給的嗎?以前總是聽爹娘要躲賊兵,更要躲官軍,那些都是吃孩子的惡人。”
“兒啊!莊外的官軍不是一般人,他們是打得韃子、建奴望風而逃的‘紅旗軍’,他們跟戚爺爺的戚家軍一樣,都是好人。”
“當家的,那些‘紅旗軍’真的會長期駐紮在咱們孫劉莊嗎?以後咱們莊子豈不是再也不用怕流寇和官軍了?”
“是的,以後咱孫劉莊的鄉親們都能夠安心種地,那些‘紅旗軍’人馬我是親眼瞧見了,一個個都是那麼精神,好像都能夠識文斷字,武器和鎧甲我這輩子都沒見過,區區流寇肯定會繞著咱們這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