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虎臣倉促間根本來不及集結人馬,他隻來得及率領一千餘騎兵疾馳靈州固守。
韃子見奔襲靈州的意圖落空立刻改變路線往沙井驛方向而去,賀虎臣率領靈州騎兵和自己帶來的人馬湊足三千騎出城尾隨追殺之時很不幸被韃子殺了回馬槍。
麵對接近十倍的韃子,賀虎臣縱然勇猛也無力回,最後他率領將士們高高舉起起總兵官大旗親自衝鋒,讓兒子賀讚帶領一半家丁從反方向突圍。
此戰唯有賀讚以下五十騎得以逃生,總兵官賀虎臣以下三千大明精銳邊軍騎兵殉國。
局勢急轉直下,再不采取行動重新部署,整個西北邊陲都要完蛋,洪承疇是三邊總督,顧名思義韃虜寇邊的首要責任人就是他,因此他不得不暫時放棄剿寇帶兵前去迎戰。
好在延綏巡撫陳奇瑜頗有能力,在洪承疇抽調不少人馬北上的情況下依舊指揮為數不多的人馬打得陝西流寇往山西逃竄。
朝廷此時啟用了告病還鄉的前武經略馬世龍出任寧夏鎮總兵官,馬世龍是寧夏當地人,馬家在當地屬於無冕之王的存在。
當地民風彪悍,抱團對抗韃子的態度堅決,韃子又不是為了搶地盤而來,他們搶到了糧食和財物、人口、牲口後發現大明有了準備,應該不會久留。
最後的結果肯定是洪承疇撲了個空,堂而皇之寫捷報上書朝廷打退了數萬韃虜寇邊。
盧象升的雄軍當然要以京畿之地的防務為重,此時跟方正化率領的京營人馬正在剿殺竄入西山的幾萬流寇,無暇他顧。
黃漢率領的“紅旗軍”人馬打出了一些名聲此時變成了香餑餑,原本無視這路人馬的內地官員、鄉紳開始追著巴結,這一次趕來平順縣送糧草就是請求解廣平府下轄諸縣危局。
官吏、鄉紳真的急眼了,他們信誓旦旦隻要“紅旗軍”出動,軍需供應一定會保質保量,隻求東平侯動作快一些,被破了州府縣城,他們罪莫大焉!
黃漢就是為了殺賊搞人口向大明內地老百姓展現“紅旗軍”英姿而來,況且現在有了經驗,缺衣少食的流寇其實不缺金銀財寶,隻不過無法用來交易而已。
打了劫掠平順縣的六七萬流寇,送走了三萬人口,繳獲的貴金屬價值不低於三十萬兩雪花銀,得到的牛馬、騾驢也有幾千,還有不少綢緞、布帛,價值不菲。
總而言之打勝仗的好處太多,打流寇得到的好處比兩軍對壘開戰獲勝還要多,正規軍哪有可能在軍中攜帶大量金銀財寶?
山大王還因為有幾個老巢可以把財貨藏起來,做到狡兔三窟,流寇由於流動作案朝不保夕,搶劫到手金銀財寶藏都沒有地方藏,不得不隨身攜帶。
因此幹掉一股流寇,不定幾座被流寇劫掠過的縣城裏擁有的貴金屬中一大半就成為了“紅旗軍”的發展資金,賺這樣的錢財太容易,因為崇禎十三年前的流寇簡直不堪一擊。
現在附近州府的官吏、鄉紳聯合起來請東平侯攻擊流寇救民於倒懸,承諾並且付諸實際行動給“紅旗軍”供應糧草,黃漢調運糧食的壓力減輕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