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橫刀自盡(1 / 2)

金國鳳的大兒子在守城之時陣歿,堅守鬆山不肯投敵的麾下僅有九百餘人生還,其中傷者高達一半。

還好“紅旗軍”準備充分,郭孝等等十幾個戰場救治經驗豐富的醫官就在塔山堡救死扶傷。

經過緊急搶救,還用上了剛剛進行臨床試驗的輸血技術,金國鳳的命終於保住了,但是這位將軍肯定會失去戰鬥力,以後能不能站起來獨立行走還得看恢複情況。

金國鳳的二兒子見“紅旗軍”醫官如此盡心盡力救父親感激涕零,對輸血續命的法術敬若神明,下定決心從今往後為“紅旗軍”效力。

黃沂州在祖大壽跟大明決裂之時把戰線推進到了塔山堡一線,此時步兵正兵、衛所軍兩萬幾千人都在緊鑼密鼓修整壕塹。

山海關騎兵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出動了,憨子親自領兵疾馳,當來了足六千騎,後麵還有步兵一萬兩內能夠到達前線。

在薊鎮駐紮的楊大年已經提兵一萬進入山海關,他不急於趕到塔山前線,留在山海關以防不測,因為確保京畿之地不被流寇和建奴再次荼毒是既定方略

萬一薊鎮的長城關隘遭遇建奴攻擊,薊鎮留守人的五千人馬及時增援的同時,楊大年駐紮在山海關的一萬人馬也必須及時能夠趕到戰場。

黃沂州何嚐不知祖大壽反叛勢必牽連黃家,他請兵備道孔聞詩如實上奏朝廷。

孔聞詩這個文官分得清好歹,他已經了解了前因後果,並且跟多位金國鳳帶回來的兵將長談,還多次看望重傷臥床休養的金國鳳。

文官畢竟心眼多,他在奏疏中淡化祖大壽變節的始末強調“紅旗軍”的戰績。

描述了寧遠總兵官黃沂州出兵把戰線往錦州方向推進四十裏,完全占領塔山十九座屯堡往西連接到海邊筆架山,往東連接到了大興堡西二十裏的磨盤山堡。

他還大書特書“紅旗軍”成功接應到不肯跟隨祖大壽投敵的四千餘明軍回歸大明。

孔聞詩派遣去京師呈送奏疏的人就是金國鳳的二兒子金忠邦,想必子有可能召見他。

兄長戰死,父親重傷,這一切都是叛變投敵的祖大壽所造成,金忠邦恨祖大壽入骨,出的話當然有利於“紅旗軍”。

遠在京師的黃漢得到祖大壽終於成為了大漢奸的消息毫不震驚,他知道該來的終究要來,祖大壽投降建奴有利於“紅旗軍”從今往後整個遼西和遼南都是自己的勢力範圍。

以後幾年,大明朝廷的遼餉再也不會養白眼狼,養那些曆史上參與屠殺漢民的劊子手。

黃漢在京師做學問,每都在大庭廣眾之下教課、編書忙忙碌碌,成百上千士大夫都瞧在眼裏。

這時選擇低調、選擇退一步海闊空,得到了良好體現,雖然諸多文官武將認為祖大壽變節東平侯難推其咎,但是沒有人揪住不放。

不少清流士大夫還振振有詞,他們避重就輕強調祖大壽反叛後,寧遠兵馬沒有消極還不失時機把防線往東推進複土三四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