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禮上第一(3 / 3)

進幾杖者拂之。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執禽者左首。飾羔雁者 以繢。受珠玉者以掬。受弓劍者以袂。飲玉爵者弗揮。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 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凡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 歸,則必拜送於門外。若使人於君所,則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則必下堂而受 命。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 以全交也。

禮曰:\"君子抱孫不抱子。\"此言孫可以為王父屍,子不可以為父屍。為君 屍者,大夫士見之,則下之。君知所以為屍者,則自下之,屍必式。乘必以幾。

齊者不樂不吊。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視聽不衰。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 門隧。

居喪之禮,頭有創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疾止複初。不勝喪, 乃比於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唯衰麻在身,飲酒食肉,處於內。

生與來日,死與往日。知生者吊,知死者傷。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傷。知 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吊。

吊喪弗能賻,不問其所費。問疾弗能遺,不問其所欲。見人弗能館,不問其 所舍。賜人者不曰來取。與人者不問其所欲。

適墓不登壟,助葬必執紼。臨喪不笑。揖人必違其位。望柩不歌。入臨不翔。 當食不歎。鄰有喪,舂不相;裏有殯,不巷歌。適墓不歌,哭日不歌。送喪不由 徑,送葬不避塗潦。臨喪則必有哀色,執紼不笑,臨樂不歎,介胄,則有不可犯 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於人。

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 不在君側。兵車不式,武車綏旌,德車結旌。

史載筆,士載言。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前有車騎,則 載飛鴻。前有士師,則載虎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 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急繕其怒。進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

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遊之仇不同國。四郊多壘,此卿大 夫之辱也。地廣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臨祭不惰。祭服敝則焚之,祭器敝則埋之,龜敝則埋之,牲死則埋之。凡 祭於公者,必自徹其俎。

卒哭乃諱。禮,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 母,則不諱王父母。君所無私諱,大夫之所有公諱。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 不諱。夫人之諱,雖質君之前,臣不諱也;婦諱不出門。大功小功不諱。入竟而 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凡卜筮日,旬之外曰遠某日,旬之內曰近某日。 喪事先遠日,吉事先近日。曰:為日,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卜筮不過 三,卜筮不相襲。龜為卜,為筮者,先聖王之所以使民信時日,敬鬼神,畏法 令也;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故曰,疑而筮之,則弗非也;日而行事,則 必踐之。

君車將駕,則仆執策立於馬前。已駕,仆展令效駕,奮衣由右上取貳 綏,跪乘,執策分轡,驅之五步而立。君出就車,則仆並轡授綏。左右攘辟,車 驅而騶。至於大門,君撫仆之手,而顧命車右就車。門閭、溝渠必步。

凡仆人之禮,必授人綏。若仆者降等則受,不然,則否。若仆者降等,則撫 仆之手,不然,則自下拘之。客車不入大門。婦人不立乘。犬馬不上於堂。故君 子式黃發,下卿位,入國不馳,入裏必式。君命召,雖賤人,大夫士必自禦之。

介者不拜,為其拜而拜。祥車曠左,乘君之乘車不敢曠左,左必式。仆禦 婦人,則進左手,後右手。禦國君,則進右手,後左手而俯。國君不乘奇車。

車上不廣,不妄指。立視五,式視馬尾,顧不過轂。國中以策彗恤勿驅。 塵不出軌。

國君下齊牛,式宗廟。大夫士下公門,式路馬。乘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 敢授綬,左必式。步路馬,必中道。以足蹙路馬芻,有誅。齒路馬,有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