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器第十(2 / 2)

三代之禮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周坐屍,詔侑武方,其禮 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屍而卒祭,殷坐屍。周旅酬六屍。曾子曰:"周禮其猶醵 與!"

君子曰:禮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饗腥,三獻閻,一獻 孰。是故君子之於禮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以相見也,不 然則已愨;三辭三讓而至,不然則已蹙。故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半頁> 宮。晉人將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惡池。齊人將有事於泰山,必先有事於配林。 三月係,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故禮有擯詔,樂有相步,溫之至也。

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詔,朝事以樂;醴酒之用,玄 酒之尚;割刀之用,鸞刀之貴;莞簟之安,而禾之設。是故,先王之製禮也, 必有主也。故可述而多學也。

君子曰:無節於內者,觀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禮,弗之得矣。故作事 不以禮,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禮,弗之信矣。故曰:禮也者,物之致也。是故, 昔先王之製禮也,因其財物而致其義焉爾。故作大事,必順天時,為朝夕必放於 日月,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是故天時雨澤,君子達焉。是故,昔 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舉賢而置之,聚眾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 事地,因名山升中於天,因吉土以饗帝於郊。升中於天,而鳳凰降,龜龍假。饗 帝於郊,而風雨節,寒暑時,是故聖人南麵而立,而天下大治。

天道至教,聖人至德。廟堂之上,尊在阼,犧尊在西,廟堂之下,縣鼓在 西,應鼓在東。君在阼,夫人在房。人明生於東,月生於西,此陰陽之分,夫婦 之位也。君西酌犧象,夫人東酌尊,禮交動乎上,樂交應乎下,和之至也。

禮也者,反其所自生;樂也者,樂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製禮也以節事,修 樂以道誌。故觀其禮樂,而治亂可知也。蘧伯玉曰:"君子之人達。"故觀其器, 而知其工之巧,觀其發,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與人者。

大廟之內敬矣!君親牽牲,大夫讚幣而從。君親製祭,夫人薦盎。君親割牲, 夫人薦酒。卿大夫從君,命婦從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屬屬乎其忠也,勿勿乎其 欲其饗之也。納牲詔於庭,血毛詔於室,羹定詔於堂,三詔皆不同位,蓋道求而 未得也。設祭於堂,為礻方乎外,故曰:於彼乎?於此乎?一獻質,三獻文,五 獻察,七獻神。

大饗其王事與?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 內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龜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見情也。丹漆 絲纊竹箭,與眾共財也。其餘無常貨,各以其國之所有,則致遠物也。其出也, 《肆夏》而送之,蓋重禮也。祀帝於郊,敬之至也。宗廟之祭,仁之至也。喪禮, 忠之至也。備服器,仁之至也。賓客之用幣,義之至也。故君子欲觀仁義之道, 禮其本也。

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苟無忠信之人,則禮不 虛道。是以得其人之為貴也。"孔子曰:"誦《詩》三百,不足以一獻;一獻之 禮,不足以大饗。大饗之禮,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饗帝。毋輕議禮!"

子路為季氏宰。季氏祭,逮暗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雖有強力之容,肅 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臨祭,其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與,室事交 乎戶,堂事交乎階,質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聞之曰:"誰謂由也而不知 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