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後心術形焉。 是故誌微噍殺之音作,而民思憂,單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 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廉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民肅敬。寬裕 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製之禮義。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 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皆安其 位而不相奪也。然後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德厚。律小大之稱, 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理,皆形見於樂,故曰:樂觀其 深矣。
土敝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敝不大,氣衰則生物不遂,世亂則禮慝而樂淫。 是故其聲哀而不莊,樂而不安,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廣則容奸狹則思欲。 感條暢之氣而滅平如之德。是以君子賤之也。
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 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倡和有應,回邪曲直,各歸其分。而萬物之理,各以 類相動也。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誌,比類以成其行。奸聲亂色,不留聰明,淫 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 以行其義。
然後發以聲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幹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 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還象風 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 倡和清濁,迭相為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 寧。
故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製欲,則樂而不亂; 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誌,廣樂以成其教,樂行,而民 鄉方,可以觀德矣。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 言其誌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氣從之。是故情深而 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唯樂不可以為偽。
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君子動其本,樂 其象,然後治其飾,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見方,再始以著往,複亂以飭歸。 奮疾而不拔,極幽而不隱。獨樂其誌,不厭其道,備舉其道,不私其欲。是故情 見而義立,樂終而德尊。君子以好惡,小人以聽過。故曰:生民之道,樂為大焉。
樂也者,施也。禮也者,報也。樂,樂其所自生;而禮反其所自始。樂章德, 禮報情反始也所謂大輅者,天子之車也。龍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緣者,天 子之寶龜也。從之以牛羊之群,則所以贈諸侯也。
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 樂之說,管乎人情矣。窮本知變,樂之情也:著誠去偽,禮之經也。禮樂亻負天 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是故, 大人舉禮樂,則天地將為昭焉。天地訁斤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然後草 木茂,區萌達,羽翼奮,角生,蟄蟲昭蘇,羽者嫗伏,毛者孕鬻,胎生 者不賣,而卵生者不血,則樂之道歸焉耳。
樂者,非謂黃鍾大呂弦歌幹揚也,樂之末節也,故童者舞之。鋪筵席,陳尊 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樂師辨乎聲詩,故北麵 而弦;宗祝辨乎宗廟之禮,故後屍;商祝辨乎喪禮,故後主人。是故,德成而上, 藝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後。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後,然後可以製於 天下也。
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 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子夏對曰:"今夫古樂,進旅退旅, 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複亂以武,治亂以相,訊疾以雅。 君子於是語,於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也。今夫新樂,進俯 退俯,奸聲以濫,溺而不止,及優侏_,_雜子女,不知父子。樂終不可以語, 不以道古。此新樂之發也。今君這所問者樂也,所好者音也。夫樂者,與音相近 而不同。"
文侯曰:"敢問何如?"子夏對曰:"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 五穀昌,疾不作而無妖祥,此之謂大當。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 紀綱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 德音之謂樂。《詩》雲:'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 邦。克順克俾,俾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於孫子。'此之謂也。今君 之所好者,其溺音乎?"
文侯曰:"敢問溺音何從出也?"子夏對曰:"鄭音好濫淫誌,宋音燕女溺 誌,衛音趨數煩誌,齊音敖辟喬誌;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詩》雲:'肅雍和鳴,先祖是聽。'夫肅肅,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 何事不行。為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君好之,則臣為之。上行之,則民從之。 《詩》雲:'誘民孔易。'此之謂也。然後,聖人作為兆鼓空曷塤篪,此 六者,德音之音也。然後鍾磬琴瑟以和之,幹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廟 也,所以獻酬酢也,所以官序貴賤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後世有尊卑長幼之序也。 鍾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君子聽竽笙鍾聲則思武臣。石聲磬, 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絲聲哀,哀以立廉,廉以立 誌。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誌義之臣。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眾。君子聽簫管 之聲則思畜聚之臣。鼓鼙之聲歡,歡以立動,動以進眾。君子聽鼓鼙之聲則思將 帥之臣。君子之聽音,非聽其鏗槍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