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生衣向來說話都自稱“屬下”,唯有這次來鄴城一直自稱“我”,雖是稱謂之別,沈珍珠早已暗自揣測到風生衣此行不是受命而來。
沈珍珠看著麵前之人,亦是劍眉星目、國之棟梁,那何靈依雖然口口聲聲說要和他爭個生死高低,其實早已芳心暗許,素瓷雖與他無緣,卻始終無法忘情。背負她出城,他口氣輕鬆,若果真容易,何不早早就救出她,怎會在此時才做決斷?
沈珍珠心念流轉,腦中想著主意,口上問道:“那放水灌城的主意,定是你傳出帶給郭子儀老將軍的吧。”
風生衣口中稱“是”,道:“原來郭子儀老將軍早知道陳周半年前就受命於殿下混入鄴城以做內應。殿下……用心良苦,若陳周內應功成,必能將功抵過,回複官職。”說完屏息靜聽四麵動靜,再次催促沈珍珠稍作收拾趕快隨他逃走。其時鄴城“宮中”防範並不嚴密,若要混出宮不難。
風生衣提及李豫時話語含混,沈珍珠看他神情,已猜測到李豫所想所行,風生衣現在是怕她難過,不忍提起。
她怎能難過。
他本該如此,她與他已成陌路,他身負社稷江山,他不會再為她徇私情,涉奇險。
他本該如此,這才是帝王之道。她求仁得仁,又有何撼?
然而,當聽到“殿下”二字時,她心中仍如萬千密鼓擂動,往事微茫點點襲來,惟摒棄思量,方可不心傷。
她眉心微蹙,忽然得了個主意,道:“別忙!我久居這鄴城宮中,得知一些史思明內情,定對我大唐與史思明的決戰有利!”
風生衣聞言大喜。沈珍珠又道:“你稍等半刻,容我將所知記錄下來,你速速送至郭子儀將軍處。”說畢,先令風生衣逃避在室中暗處,再點燃燭火,果然立刻有宮女扣門入內探視,沈珍珠隻說睡不著起床看書,那宮女知道沈珍珠得罪不得,告罪退下。
沈珍珠就著燭火,想想寫寫,須臾便寫就書信,塗蠟封好遞與風生衣道:“速去速回,此事不能耽擱。”
風生衣點頭道:“好,這一來一回不用一炷香功夫,娘娘做好準備,衣裳要穿簡便些,暫且耐心等候。”
沈珍珠笑道:“若大唐能勝,我能否逃出鄴城都是無妨。”見風生衣轉身,她略有遲疑,忍耐不住,猝然開口問道:“適兒——”
風生衣立時明白,微笑道:“娘娘放心,殿下對小世子寵愛有加,小世子現在有——”以手比對自己身量,“有某這裏高了——”
沈珍珠眸中暗蘊淚光,點頭道:“我知道了,——我早就知道,殿下決不會虧待適兒-馮翌,多謝。”轉身道:“快走吧。”
待風生衣告退,身影消失於室中,沈珍珠拭過眸邊淚痕,長長的舒氣。
她知道,風生衣不會再回來了。
她雖然呆在鄴城日久,但連安慶緒都不知道史思明的弱項隱秘,她哪裏又能知道什麼“內情”?
她寫給郭子儀的信,隻是言明三點:其一,她曾是廣平王妃、大唐鎮國夫人;其二,馮翌忠於唐室和太子殿下,若執意行不可為之事救她出鄴城,必會使國喪股肱,殿下失左右臂,求郭子儀看在太子殿下份上,阻止馮翌再入鄴城;其三,馮翌武藝高強,若要阻止其重回鄴城,隻能智取,不可強敵。
當此之際,她隻能這樣保全風生衣。
三月初六,唐軍與史思明兵馬於安陽河北岸展開決戰。史思明與麾下張通儒、李庭望等分率精兵,采用遊擊戰術,分襲李光弼、王思禮、許叔冀、魯炅四部,四部各自為戰以致兵馬傷亡過半。唐軍雖損失慘重,然兵馬總數仍大大強過史思明。郭子儀見勢,欲率兵斜插攻擊史思明兵馬中路,誰料未及布陣交戰,忽的颶風乍起,塵土飛揚,天地昏黃,郭子儀大呼:“天不佑我大唐!”乃令後退,唐軍丟盔棄甲後南撤退,退至缺門檢點人馬,竟隻餘下數萬,至此唐軍大敗。
“好消息”傳至鄴城,安慶緒治下將領、官吏莫不山呼萬歲,暗地裏喘過一口氣。安慶緒隻是冷笑,毫無興奮之色,當日醉酒後對沈珍珠道:“我的末日已逼近了。”
沈珍珠道:“為何這樣說?”
安慶緒擺弄手中酒杯,醉意十足:“那是當然。鄴城官兵奮力死守,隻因強敵是大唐,若是史思明,他們恨不能開城迎接。如今唐軍被驅,史思明那老匹夫必會長驅直入鄴城,接管我這一切。哈哈哈……那些將領官員們,別看他們今天拜我叩我,稱我為皇上,可是明天,他們說不定就拜別人了……這就是當臣子的好處——他們可以降敵,降了後還是臣子,領俸祿,安家廟。可是我,我,我是皇帝,當然不能降,不能降……哈哈,寧死不也能降,降了也隻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