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隻是一瞬間的事,隨即他就有了反應,一閃身進了廁所,他快速地拉開了門,蹲在了茅坑上。在這種漫長的等待中,他除卻能聽見心跳的聲音外,還聽到一個女人的高跟鞋清脆的聲音由遠即近,接著下樓去了,那男人呢可就進了衛生間,但是沒進門,隻是站在衛生間的窗前,悠閑自在地向街道張望著。
李可蹲在廁所裏屏聲靜氣的,大氣也不敢出。
“我讓你別到這兒來,可你偏不聽。”這是那個聲音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
但這時李可已顧不得這些了,他首先要要弄清的是對麵食府的的人會不會發現這一幕呢。
後記
十五歲那年我開始寫小說,十六歲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弟弟》(《延安文學》84年第二期),十八歲在師範上學之際在《當代》(86年第一期)發表了小說《黃河之歌》,以後,邊寫邊發,截止目前,發表的小說散文大概有百餘篇,六十餘萬字。
以為要出這本小說集,便翻箱倒櫃地尋找自己以前寫過的稿子,沒想到一翻真是嚇了一跳,亂七八糟的稿件堆起來倒比十二歲的兒子還要高了。
一堆發黃的稿紙,一個茁壯成長的兒子,一襲布衣,三者倒也相映成趣。
本書共收入十二篇小說,除《三十裏鋪》外,都是在刊物上公開發表過的作品,也都是我近年來寫的,其他一些作品如《歌魂》、《北國之春》、《黃河之歌》等,雖然也是發過的,但以為寫出來早了,文風和後來的不一致,內容上也比較稚嫩,因而沒有收入。
前幾天的一個黃昏,老婆正在院內熬中藥,報社的一個朋友來家裏采訪我,他提出要看看我的書房,我說沒的。他說怎麼可能呢,難道你們一家人就擠在這不到二十米的空間?我說,可不。他說,那你整天怎麼創作呢?我說:在鍋碗瓢盆聲中創作,在彌漫的中藥氣中創作。
此刻,夜已深了,對麵建築工地的探照燈斜打在我窗戶上,樓下誰家依然在放著金陵美人的刺耳歌聲,夜市上傳來小販陣陣吆喝聲音,誰在把鍋底刮得滋滋響,大雜院裏破敗的舊房子頂上有隻母貓正在叫春……我看見思緒正如熊熊燃燒著的火焰不斷吞噬著我的空間,我緩緩攤開了稿紙。
讀者/醒著/寫著長信/在林蔭道上來回遊蕩。
在此,感謝對此書出版給予大力支持的宜川縣委、政府,感謝多年來對我的創作給予高度關注的何樹茂、賀延峰、雷偉等領導,感謝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評論家暢廣元老師在查忙之中閱讀此書,並為此書作序。
正因為有著大家的厚愛,下本書我一定會寫得更好。
2004年清明於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