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1)(1 / 3)

“十一五”期間投資與消費關係分析及政策建議---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

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係。投資需求、消費需求是社會總需求最主要的部分,投資與消費是國民收入分配與使用中最重要的兩個變量,兩者的比例關係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比例關係,其比例狀況直接關係到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影響整個經濟運行和發展。“十一五”時期,加強調控和引導,逐步降低投資率、提高消費率,是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麵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我國投資與消費關係的回顧與比較

不論是縱向與不同時期作比較,還是橫向與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作比較,我國的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投資內部結構與消費內部結構不合理,而且這種趨勢近幾年還在發展。

(一)多年來投資與消費比例關係不夠協調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基本上是一個農業大國。根據國際經驗數據,這一時期我國比較合理的投資率應在25%左右,消費率應在75%左右。但實際情況是,絕大多數時間都處於投資(當時稱積累)過度、消費相對不足的狀態。1952~1978年,投資率(當時稱積累率)由18%上升到38%,消費率由83%下降到62%。高積累雖然為我國初步建立工業體係、實現工業化奠定了基礎,但也嚴重製約了經濟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六五”時期),作為對以前投資過度的調整,投資率下降,消費率上升。5年間平均投資率34.5%,平均消費率66.1%(同一時期投資率與消費率的和不等100%,主要是因為存在進出口差額)。投資與消費的比例向比較合理的方向發展,人民生活較快改善,國民經濟也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80年代後半期以來,從大的趨勢看,投資率一直偏高,消費率一直偏低。“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間,投資率分別上升為36.7%、40.3%和37.6%,相反,消費率分別下降為63.4%、58.7%和59.4%。“九五”與“八五”比較,投資率之所以稍有下降,消費率稍有上升,主要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國內出現通貨緊縮趨勢,固定資產投資不振。與1998年相比,2000年投資率由37.4%下降為36.4%,消費率由58.7%上升為61.1%。

(二)近三年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趨勢進一步發展

2001年以後,由於國債投資的持續拉動和經濟發展的加快,社會投資逐步趨向活躍,投資加速增長,使得投資率迅速上升,消費率迅速下降。與2000年相比,2002年投資率提高3.0個百分點,達到39.4%;消費率下降2.9個百分點,隻有58.2%。2003年,投資高速增長,投資率進一步上升,突破40%大關,達到42.8%,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消費率進一步下降,隻有55.4%,比上年下降2.8個百分點。2004年以來,這種趨勢還在進一步發展。

(三)投資內部結構和消費內部結構也不合理

在投資率不斷攀高的同時,近年來投資結構沒有明顯改善,有些方麵還有所惡化。從三次產業來看,投資主要向製造業、建築業等第二產業集中,農業投資和第三產業投資比重下降。2003年農業投資增速隻有4.1%,比上年低19.4個百分點。從工業來看,一些行業低水平重複建設嚴重。2003年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中,鋼鐵增長96.6%,汽車87.2%,水泥121.9%,鋁業92.9%,紡織80.4%。這些行業幾年後產能將明顯大於市場需求。從地區來看,投資向東部地區集中的趨勢仍在強化。2003年東、中、西部地區投資分別增長33.6%、33.1%和26.4%,東部地區投資增量是中西部地區的1.5倍。2004年上半年,投資向部分領域和地區集中的傾向還在發展。

在消費率逐步下降的同時,居民消費率下降幅度大於政府消費率,城鄉居民消費差距進一步擴大。2000年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為48.0%,2001、2002年分別下降到46.6%和45.3%。農村居民消費占全部居民消費的比例,“七五”期間為58.7%,“八五”和“九五”分別下降為50.6%和47.7%,2002年進一步下降到43.6%。2002年農村人口是城鎮人口的1.56倍,但農村居民人均消費隻有城鎮居民的30.4%,消費水平落後城鎮居民近十年。

(四)我國投資與消費關係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相比也明顯不合理

一般而言,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期間為積累生產能力,投資率均有所提升,消費率均有所下降。目前階段,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投資率稍高一些、消費率稍低一些,有其合理因素。但是,目前無論是與世界平均水平比較,還是與不同收入層次國家平均水平比較,我國投資率都明顯偏高,消費率明顯偏低。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02年,我國投資率為39.4%,世界平均水平為19.9%。其中,低收入國家為19.7%,高收入國家為19.0%,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的下中等收入國家為25.2%,上中等收入國家為19.0%;與我國發展水平相當(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分別為19.3%、14.3%和23.9%。我國投資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9.8個百分點,比下中等收入國家高14.2個百分點。

從消費率來看,2002年,我國消費率為58.0%,世界平均水平為80.1%。其中,低收入國家為80.7%,高收入國家為81.0%,下中等收入國家為72.4%,上中等收入國家為75.2%;與我國發展水平相當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分別為81.2%、78.8%和68.9%。我國消費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2.1個百分點,比下中等收入國家低14.4個百分點。

盡管有各國具體情況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等因素,但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我國總體上是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

二、投資率長期偏高、消費率長期偏低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國內國際發展實踐都表明,如果投資率長期偏高,消費率長期處於較低水平,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係列問題,不利於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穩定健康發展,不利於經濟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質量提高,不利於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