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預見往往在偶然中實現(1 / 1)

靈感的出現離不開知識的積累,知識的積累是量變,靈感的產生是質變。如果沒有不斷的實踐認識,靈感思維絕不會從天而降。

靈感的觸發是指經過長期緊張的思考,所想問題的大部分內容已得到了澄清和解決,但在關鍵環節上卻卡住了,這時大腦呈現出高度的受刺激狀態,若沒有相應的偶然誘因來觸發,此時則難以進入靈感狀態。因此,在創造性思維的醞釀進入到突變前夕,要注意觸發的“引線”,如借助某些信息的點化,利用其他思維的協作等。

牛頓從蘋果落地,悟出萬有引力;魯班受帶齒的野草啟發,發明了鋸子;榮獲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倫琴從高壓真空管造成的熒光現象中發現了x射線;一位設計者在為設計可口可樂瓶苦惱時,女朋友穿的一件下口收緊的緊身裙觸發了他的設計靈感,從而設計出了以造型優美、新穎而風靡全球的可口可樂玻璃瓶……

靈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種轉瞬即逝的思維火花,與平時長期的知識與經驗積累密切相關。隻有大量地積累各種感性材料,才有可能出現理性的質變。因此,要想產生靈感,必須注意擴大自己的知識麵,讓大量的信息深深地烙在腦海之中,造成一種強大的勢能,一經觸發便轉化為思維突變的動力,在頃刻之間爆發靈感。

靈感是以已有信息材料為基礎,在意識高度集中之後產生的一種極為活躍的精神狀態。當人們在思維活動中,認識發生突變,產生敏銳的頓悟,就可以說獲得靈感了。

下麵這個故事能給我們足夠的啟示。

很久前,在大孤有一個名叫鴻池善右衛門的小商人,以製作和經營米酒為生,但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惑著他,釀出來的酒總是顯得有點渾濁,他一直在尋找讓酒變得清亮的辦法。

一天,他與仆人發生了口角。仆人懷恨在心,晚上把爐灰倒入做成的米酒桶內,想讓這批米酒變成廢品。但是,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

第二天早晨,鴻池善右衛門到酒廠查看,發現原來渾濁的米酒變得清亮了。再仔細觀察發現,桶底有一層爐灰。

他敏銳地意識到爐灰有過濾濁酒的作用,於是立即進行試驗、研究,經過數次改進後,終於找到了使濁酒變清酒的辦法,製成了後來暢銷日本的清酒。

鴻池善右衛門是在靈感乍現的“一念間”釀成了清酒。然而,這種靈感卻離不開他的長期關注,隻因為他的長期關注,他預見到爐灰具有過濾的作用。因為他一直對米酒的渾濁引以為憾,總在想辦法能讓米酒變清亮,所以當他發現濁酒變清時,第一感覺就是酒裏的髒東西會對酒有沉澱功能,而根本沒想去追究是誰在酒裏放了髒東西。

人不能等著“上帝”給自己帶來好運氣,機會的果實在等待長期關注他的人去摘取。

斐塞司博士有一個習慣,總是在午飯後坐在門前曬會兒太陽。一隻母貓在陽光下安詳地打著盹,那種悠閑、舒服的樣子在斐塞司眼裏真是好玩極了。時間一分一分地流走,太陽一步一步地向西邊走去,漸漸被拉長的樹影擋住了母貓身上的陽光。母貓醒了,它站了起來,伸了伸慵懶的身軀,又踱到另一塊有陽光的地方,重新臥了下來,接著打盹。

每隔一段時間,貓都會隨著陽光的轉移而不停地變換睡覺的場地,這一切在我們看來是那樣地司空見慣,可是貓的這些舉動喚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心。貓為什麼喜歡待在陽光下呢?是光和熱還是其他的因素?對,是光和熱。貓喜歡待在陽光下,說明光和熱對它一定是有益的,那麼對人呢?對人是不是也同樣有益呢?這個想法在斐塞司的腦子裏閃了一下。

可就是這個一閃而過的想法,成為聞名世界的日光治療法的引發點。之後不久,日光治療便在世界上誕生了。斐塞司博士因關注一隻睡懶覺的貓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生活中有無數的人無數次地見過躺在陽光底下睡覺的貓,那時有很多人羨慕貓的安逸,也有很多人痛恨貓的懶惰,而能聯想到日光療法的卻隻有斐塞司一個人。於是很多人一生平庸,碌碌無為;而斐塞司卻功成名就,名揚四海。

我們相信上天對待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在給予別人機會的同時,也在給予你同樣的機會。也許,那些機會的到來並不是那麼明朗,完全是在你不可預料的情況下意外出現的,但是,對那些長期關注於此的人來說,他們就能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

當我們從事某一領域的工作時,就要脫離尋常習慣而關注於這一領域的工作特點與性質,要最大限度地積累這一領域內的知識,掌握相關的各種技能,這是因為靈感思維是以人頭腦中沉澱的知識為基礎,如果沒有不斷的實踐認識,靈感思維絕不會從天而降。

預見能在偶然中實現,但需要有心人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