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四章 大崇盛世(1 / 2)

紫菱香玉別苑內,推杯換盞聲籌措交錯,除了一眾受邀官員,裏麵沒有一個仆人奴婢,中間設立一張長桌,桌上各種吃的應有盡有。

官員要是想吃什麼,都得自己動手去夾。

至於美酒擇則擺放在自己的小桌之上,一眾官員用托盤選好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便可以走回自己的位置,一邊喝酒一邊吃飯。

這群身在高位的人已經很久沒有體會過這種自食其力的感覺,一時間別苑之內充滿了歡聲笑語,就像彼此之間沒有對立,沒有仇恨,也沒有任何的勢力陣營。

不遠之處的皇宮之內,皇帝和皇後以及一種嬪妃正在譜寫嚐試新的舞曲,這舞曲所做之詞是當今樂壇第一人,樂聖李航所寫。

從初稿到成稿,反複刪減了數十餘次,全程皇帝和皇後都參與其中,用丞相的話來說就是評價一個國家的繁盛程度,最重要的就是百姓生活富足,其次是各個行業都有優秀的人物和作品流傳下來。

就像大元王朝的詩,馳名天下,即使被大元殿下和先皇攻打了下來,可還是不得不承認詩的巔峰就是大元。

而如果大崇王朝想要和大元王朝一樣有名流千古的東西,那麼就必須建立起一些文化上麵不可被後人超越的東西。

既然詩已達巔峰,那麼詞呢。

而皇上現在所參與製作的樂曲,就是這個盛世的見證,它不僅象征著皇上的功績,而且能讓大崇的名聲和陛下你的英明流傳千古。

事成之後,皇上與皇後二人自當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皇上聽了此話,大為滿意,便接納了宰相的意見,同時下令召集各個文化領域的傑出人才,特許可進翰林院,不受其職,卻可享受同等待遇。

同時下令沿海地區到京城得的運河加大人力物力,限期在三個月內通航。

大崇王國勳元19年,皇帝王敬亭譜寫了一曲盛世之曲,曲意大崇盛世將延綿不絕。

同年,沿海到京城的大運河將正式通航,這樣便使得沿海的一些特產品就沿著這條線運往全國各地。

亦是同年下達了一條昭令,皇帝於開春之時,帶領文武百官,以及大崇王國的下屬國國君也必須親臨隨同王敬亭進行封禪,違者大崇王國將對其武力征伐。

大崇王國在前四位鹹相的治理下,一直秉承著平穩發展,大力推廣經濟,扶持百姓,培養官員。而且皇帝和宰相都崇尚節儉的美德,皇帝曾經下令後宮不允許存放金銀珠寶,自己的妻妾不允許穿戴華貴首飾,也不能穿拖地長裙。

正所謂上行下效,一個好的皇帝能帶領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富強,善於接受意見的皇帝就能使一個國家走向成熟。

正因為這個帝國越來越係統化,這種表麵上的欣欣向榮讓王敬亭開始誌得意滿。

在楊途的的慫恿下,和後宮太監的碰吹中,年齡越來越大的皇帝開始追求享樂,皇帝一追求享樂那麼所用到的經濟就自然增大,經濟需求增大了,可就難倒了王敬亭,雖然自己富擁四海,可是自己的花銷是不能從國庫取錢的。

所以要想享受生活還得自己的小金庫充實,不過皇帝的事情對於大臣來說都不是事情,總有人會幫著他解決的。

花錢一旦大手大腳其他的問題自然也會接踵而至。

在前麵十八年的統治時間裏,王敬亭從來沒有舉報過一次全國性的活動,而在大崇十九年,一次性同時啟動了三個全國性的大工程,而且還號稱與民同樂。

不過這三個大工程從目前看來,都是有利於民生大計的善事,而且令大崇王國走向了一個真正的盛世,經濟發達,文化開明,武力富強,百姓安居樂業。

一曲盛世哀歌拉開了序幕,這個風雨飄搖的帝國到底將何去何從?

宋府,最中心的建築群內,一張小茶幾前,一位老人靜靜地品著茶,臉色平靜而淡然,一隻手隨著外麵的風聲有節奏的打著。

“杭之,現在可去往紫菱香玉別苑了?”老人自顧自的說著話,房子雖大,可是舉目望去空無一人。

不過讓人差異的是,有一道聲音突然傳來,不知方向。隻有簡短的兩字“去了”

“鬼知道這小子會弄出什麼事情來,現在想想都是頭大啊”老人泯了一口茶

“少爺自由分寸,放心”簡單的一句話,對其中的少爺透出了盲目的自信。

“一,下來陪我喝杯茶吧,人老了就喜歡熱鬧”老人對這個回答不置可否,接了一句沒頭沒尾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