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特載(二)(3 / 3)

“十一五”衛生事業發展成就

“十一五”時期,全麵展開新一輪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覆蓋城鄉的醫藥衛生服務體係逐步完善,疾病預防控製和醫療救治能力日益增強,基本醫療保障製度加快發展,政府財政對衛生的投入逐年增加,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衛生事業發展成績顯著。居民健康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十一五”期間,本市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2010年,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0.81歲,比2005年增長0.72歲;孕產婦死亡率從2005年的15.91/10萬下降到2010年的12.14/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5年的4.35‰下降到2010年的3.29‰。本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和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大都市水平相當。

衛生資源總量顯著增加2010年底,全市衛生機構6539家(不含部隊衛生機構及2972個村衛生室),較2005年增加35.7%。全市衛生技術人員17.1萬人,較2005年增長42.7%。全市執業(助理)醫師6.6萬人、注冊護士6.7萬人,分別較2005年增加30.3%和56.9%。全市醫療機構實有床位92871張,較2005年增長17.5%。

全麵啟動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組建市醫改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製訂《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實施方案》,圍繞“推進發展、提高效率、減輕負擔、促進健康”的總體目標,落實國家5項重點改革任務,出台一批惠民政策,各項醫改工作穩步推進。成立首都醫藥衛生協調委員會,積極籌建北京市公立醫院管理機構,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改革成為市衛生局的部門管理局,衛生事業統籌協調力度明顯加大。

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建立起以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機製、疾病預防控製體係、醫療救治體係、衛生執法監督體係和公共衛生信息係統等“一個機製、四個體係”為核心的較為完善的首都公共衛生體係,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處置、應急救治和大型活動保障能力顯著提高。積極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重點實施了為0~6歲戶籍兒童免費進行健康檢查、為60歲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學生免費注射流感疫苗、為適齡婦女免費開展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等10類4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11項重大公共衛生項目。開展衛生監督執法,有效保障了全市公共衛生和醫療安全。開展“健康奧運,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動,實施《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進十年行動規劃(2009—2018)》,首次發布了北京市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完成農村無害化戶廁改造67.8萬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90.9%,創建一批國家和北京市的衛生區、衛生鎮、衛生村,全市城鄉居民生活工作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醫療服務能力日益增強2010年全市診療1.46億人次,較2005年增長51.1%;出院182.8萬人次,較2005年增長了51.2%。全市醫療機構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3.7天,較2005年縮短了1.9天;醫療機構實有病床使用率82.2%,較2005年提高了6.7個百分點。健全無償獻血服務網絡,自願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的比例達到100%。完成北京地壇醫院遷建、北京佑安醫院改擴建一期、北京朝陽醫院改擴建一期等重大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快速發展,市、區縣兩級財政投資約30億元,進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和基本設備配置,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基層衛生服務網絡。2010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3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診療3476萬人次(占當年全部診療總次數的23.8%),較2005年的1597.2萬人次(占當年全部診療總次數的16.5%)增長117.6%。醫療保障製度更加健全建立健全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基本醫療保障製度,實現醫療保障製度覆蓋全人群,醫療保障水平逐步提高,醫療保障管理服務水平顯著提高。2010年,城鎮職工參保率9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74%,城鎮居民參保率90%。職工在社區就醫門診醫療費報銷比例由70%提高到90%,職工醫保最高支付限額由17萬元提高到30萬元左右,“一老”和無業居民醫保最高支付限額由7萬元提高到15萬元。全麵實施醫保卡工程,在所有定點醫療機構實行職工和居民參保人員“持卡就醫、即時結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統一試行鄉鎮衛生院“零起付”補償政策,統一住院補償“封頂線”18萬元,統一推行“出院即報和隨診隨報”,2010年人均籌資520元,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60%。為全市符合條件的城鄉低保對象和農村五保對象集中辦理了醫療保險手續,醫療救助比例由50%提高到60%,住院救助報銷額度由1萬元提高到3萬元。

進一步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係在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製度,基本藥物實現了政府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搭建了全市統一的政府藥品集中采購平台,對全市所有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和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使用的除國家特殊管理藥品、中藥飲片、疫苗外的所有藥品實行藥品集中采購,實現了“同城同價”。藥品安全監測網絡覆蓋到生產企業、經營企業、醫療機構以及公眾用藥等各領域,全市藥品抽驗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開創中醫藥事業新局麵製訂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首都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實現了中醫藥事業促進和扶持政策的重大突破。中醫藥事業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全市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100%建立了中醫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建立了中醫科。

中醫醫院補償機製得到實施。全市中醫醫院建立了新的財政補償機製和有利於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鼓勵考核製度,通過對中醫醫院特色進行績效考核,中醫醫院基本工資和國家規定的津貼全部由政府支付,扶持中醫醫院積極開展中醫診療技術項目和非藥物中醫治療方法,開發使用中藥製劑和中藥飲片,提高中醫藥診治技術水平。新政策的實施,使本市中醫醫療機構中草藥使用比率由2007年的4.47%增加到17.22%,中成藥使用比率由2007年的13.56%增加到43.84%,重點專科開展的特色療法由績效考核前的137項增加到172項。

中醫藥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十一五”末,全市衛生機構提供中醫類服務的達到3980家,中醫藥人員14193人,萬人口中醫執業(助理)醫師6人、中醫床位7張,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的鄉鎮衛生院應用中醫藥技術和方法預防傳染病、防治慢性病。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全市執業醫師的8%,提供的醫療服務占全市總量的23%。服務總量比“十五”末提高了9個百分點。中醫藥在服務奧運、參與重大疾病防控、應對甲流、抗震救災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不斷提升中醫藥科技與傳承實力。實施“十一五”中醫藥科技51510工程,通過重點學科、重點研究室、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建設,完善中醫藥科研支撐條件,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成功開發“金花清感方”製劑,啟動“十病十藥”研發工程,創新中醫藥“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科研模式。通過表彰12名首都國醫名師、重獎40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傳承指導老師,建立中醫藥傳承與人才成長的激勵機製。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通過建設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舉辦地壇中醫藥文化節、完善北京中醫藥數字博物館、建立中醫藥傳統文化青少年教育基地、試點推廣青少年中醫藥文化知識讀本(小學版)、中醫健康大課堂、編印中醫藥科普知識讀本、舉辦中醫藥國際論壇等活動,擴大了中醫藥文化在國內外的傳播範圍。

完成重大活動保障和重大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完成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活動的醫療衛生保障任務,有效應對手足口病、三聚氰胺汙染奶粉、甲型H1N1流感等多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對汶川和青海玉樹地震災區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總結“十一五”衛生事業成績主要有以下基本經驗:一是堅持科學發展的理念,遵循衛生事業發展規律,與時俱進調整衛生政策是衛生事業發展的根本要求;二是政府在衛生工作中的投入力度直接決定了衛生工作的成效,強大的財政投入是衛生事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障;三是衛生工作是一個社會性的綜合工作,需要全社會各個方麵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各部門協同配合、充分發動群眾是促進衛生事業加速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