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出現後,應用於軍事,引起了軍事上的重大變革,隨後在開山、采礦、工程建設等許多行業中發揮了巨大威力,促進了人類進步和發展。
提出問題:
煉丹師本意是要煉成長生不老的仙丹,結果仙丹沒有煉成,反而發明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呢?
思維過程:
因為當時全國許多煉丹師圍著爐火,專心致誌地煉所謂的仙丹,其主要原料就是硫磺、硝石和木炭,煉丹師們將這些物質配成一定的比例後,在進行熔化、蒸餾、升華、結晶等實驗過程中,就會引起燃燒和爆炸。就這樣,煉丹師雖然沒有煉成仙丹,卻無意中發明了製造火藥的方法。
十二、科學故事,學科學用科學
和尚撈鐵牛
遊戲問題:
公元1066年,我國黃河發洪水,衝垮了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濟縣)城外的一座浮橋,就連兩岸用來拴住鐵橋每個有1萬多斤重的8個鐵牛,也被衝到了河裏。洪水退去以後,為了重建浮橋,需要將這8頭大鐵牛打撈上來,這在當時可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河中府衙為此事貼了招賢榜。好多天都沒有賢才能士出現,都認為淤泥裏撈鐵牛這件事,根本不能做到。後來,一個叫懷炳的和尚揭了招賢榜,並指揮一幫船工將8個大鐵牛全撈上了岸。
提出問題:
8個鐵牛沉入黃河淤泥,每個鐵牛都足以萬斤重量,要想把它們打撈上來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和尚懷炳采取了什麼方法將鐵牛撈上了岸的呢?
思維過程:
懷炳的辦法是指揮一幫船工,將兩條大船裝滿泥沙,並排地靠在一起,同時在兩條船之間搭上了一個連接架,將船劃到鐵牛沉沒地方後,他叫人潛入水中,把拴在木架上的繩索的另一端牢牢地綁在鐵牛上,然後船上船工們一麵在一木架上收緊繩索,一麵將船裏裝的泥沙不斷減少,船身就一點一點地向上浮起,當船的浮力超過船身和鐵牛的重量時,陷在泥沙中的鐵牛便逐漸浮了起來。
十三、偵探故事,強化周密的邏輯分析能力
說謊司機
遊戲問題:
警方接到群眾報案,剛才在某街道,一位司機將一位老人撞倒後駕車逃跑了,警方根據目擊者提供的車號,來到一男子家。當警方要求查看該男子汽車時,他很平靜地打開車庫的門,並對警方說,“我們的車子昨天就爆胎了,到現在還沒有修好呢。”他一麵說,一麵指著汽車幹癟的輪胎讓警察看。“是你自己把輪胎刺破的吧,你那誠實的汽車已告訴了我們。”一名警方人員摸了一下車身說。
提出問題:
司機告訴警察,自己的車子昨天到現在,一直停在車庫裏,今天不可能會發生交通事故。而警察摸了一下車身,為什麼堅稱司機說了謊呢?
思維過程:
由於警方在這位肇事司機肇事不久便來到了這位司機的家,所以,隻要摸一下汽車前麵的引擎蓋,就會發現引擎蓋熱氣還沒退去,這就說明了汽車剛剛一定行駛過。
十四、猜謎故事,領略祖國的傳統文化
1.隆冬猜謎
遊戲問題:
詩人王勃,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並且特別愛猜謎。有一年隆冬,大雪紛飛,王勃的叔叔輔導他作完畫後,和他一起圍著火爐取暖。王勃說,“叔叔,你出個謎語給我猜猜。”叔叔想了想,抬眼望著窗外,脫口吟道:“此花自古無人栽,隻到隆冬它會開,無根無葉真奇怪,春風一吹回天外。”王勃聽了,眼睛一眨,沒有立即回答謎底,卻大聲說道:“隻織白布不紡紗,鋪天蓋地壓莊稼,雞在上麵畫竹葉,狗在上麵印梅花。”說完叔侄倆會心地笑了起來,原來他們所說的謎語是同一個謎底。
提出問題:
王勃不是直接回答叔叔的謎語問題,而是吟詩以對。你能迅速地說出這個謎底嗎?
思維過程:
這個謎底就是雪花。
十五、智慧故事,開發智力潛能的利器
5分和1角
遊戲問題: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哈利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自幼家境貧寒,他小時候性格文靜內向靦腆害羞,鎮上的人喜歡作弄他,常常故意把一枚1角和一枚5分硬幣同時放在他麵前,要他從這兩枚硬幣中揀一枚,威廉總是揀那個5分的,每揀一次都會引起人們的哄笑,鎮上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小傻瓜,傻到連1角和5分哪個麵值更大都分不清的程度。
提出問題:
小威廉真是這麼傻嗎?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呢?
思維過程:
小威廉不僅不傻,而且超乎尋常人的聰明,一位老奶奶向他說:“威廉!你怎麼會不知道1角比5分更值錢呢?”威廉回答說:“當然知道,但我要是揀了1角,他們就沒興趣扔錢給我了。”
十六、動物趣味故事,開啟大自然的窗口
貓頭鷹的疑惑
遊戲問題:
大家對貓頭鷹這種動物應該不太陌生吧,這種鳥是夜間最為活躍的鳥,它們捕食鼠類及其他小動物。按說,貓頭鷹應該是人類的朋友,應該受到人們的一致好評。
可是住在樹林旁邊的那些人卻並不歡迎貓頭鷹做他們的鄰居,因為貓頭鷹的叫聲實在難聽。人們很不喜歡貓頭鷹的這種叫聲,久而久之,把他們誤看成一種不詳的動物,嫌惡他們。於是人們總是想方設法要趕走貓頭鷹。
貓頭鷹感到十分苦惱,它從這個地方挪到那個地方,可挪到哪個地方也依然不受歡迎,總聽到人們責怪和斥罵的聲音。貓頭鷹想:“這裏的人實在太刻薄了,我一定要搬得遠遠的。”
貓頭鷹這次下了大決心,它竭盡全力向東方飛呀飛呀,飛了三天三夜,已經筋疲力盡,再也飛不動了,才停在途中的林子裏休息。
一隻斑鳩看見貓頭鷹那副又沮喪又疲憊的樣子,很奇怪。斑鳩問貓頭鷹說:“你累成這個樣子,要去幹什麼呢?”
貓頭鷹說:“我想搬到很遠很遠的東方去住。”
斑鳩不解地看著它,說:“為什麼呢?”
貓頭鷹歎了口氣說:“西邊的人太難相處了,他們都討厭我,說我的聲音難聽,我在西邊實在住不下去了,非搬家不可了!這次我下決心搬到遙遠的東邊去,離西邊越遠越好!”
斑鳩像一個小姐姐似的笑了笑說:“搬家就解決問題了嗎?依我看,不管你搬到哪裏去,都是一樣的結果。”
提出問題:
對斑鳩的意思,貓頭鷹感到十分不理解,“那為什麼呢?我離開他們還不成嗎?”小朋友,你能幫貓頭鷹一個忙嗎?
思維過程:
貓頭鷹應該努力地去改變它那難聽的聲音。否則,即使搬到最遠的東邊,貓頭鷹也同樣不會受到人的歡迎。
貓頭鷹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隻是一味埋怨環境不利,別人的態度不友好,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換環境上麵,這實在是徒勞無益的。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也是隻看到了外部原因,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好,而不從自身找原因,這就是他們始終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