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統籌做好移民安置、環境治理、防洪和航運。建設金沙江、雅礱江、瀾滄江、黃河上遊等水電基地和溪洛渡、向家壩等大型水電站。適當建設抽水蓄能電站。

積極推進核電建設。重點建設百萬千瓦級核電站,逐步實現先進壓水堆核電站的設計、製造、建設和運營自主化。加強核燃料資源勘查、開采、加工工藝改造以及核電關鍵技術開發和核電人才培養。

加強電網建設。建設西電東送三大輸電通道和跨區域輸變電工程,擴大西電東送規模,繼續推進西電東送、南北互濟、全國聯網。加強區域、省級電網建設,同步發展輸配電網絡,加強城鄉電網建設和改造,完善城鄉配電網絡,擴大供電範圍,確保供電安全。

第三節 加快發展石油天然氣

加大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力度。加強油氣資源調查評價,擴大勘探範圍,重點開拓海域、主要油氣盆地和陸地油氣新區,開展煤層氣、油頁岩、油砂、天然氣水合物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調查勘探。推進油氣勘探開發主體多元化。

實行油氣並舉,穩定增加原油產量,提高天然氣產量。加強老油田穩產改造,延緩老油田產量遞減。加快深海海域和塔裏木、準噶爾、鄂爾多斯、柴達木、四川盆地等地區的油氣資源開發。堅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贏,擴大境外油氣資源合作開發。在沿海地區適度建設進口液化天然氣項目。擴建和新建國家石油儲備基地。

加快油氣幹線管網和配套設施的規劃建設,逐步完善全國油氣管線網絡。建成西油東送、北油南運成品油管道。適時建設第二條西氣東輸管道及陸路進口油氣管道。

第四節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實行優惠的財稅、投資政策和強製性市場份額政策,鼓勵生產與消費可再生能源,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大力開發風能,建成30個10萬千瓦級以上的大型風電項目,在內蒙古、河北、江蘇、甘肅等地區形成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加快開發生物質能,支持發展秸稈、垃圾焚燒和垃圾填埋氣發電,建設一批秸稈和林木質電站,擴大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產能力。並網風電裝機、生物質發電裝機分別達到500萬千瓦和550萬千瓦。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能。

調整原材料工業結構和布局

按照控製總量、淘汰落後、加快重組、提升水平的原則,加快調整原材料工業結構和布局,降低消耗,減少汙染,提高產品檔次、技術含量和產業集中度。

第一節 優化發展冶金工業

堅持內需主導,著力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嚴格控製新增鋼鐵生產能力,加速淘汰落後工藝、裝備和產品,提高鋼鐵產品檔次和質量。推進鋼鐵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發揮鋼鐵企業產品製造、能源轉換和廢物消納處理功能。鼓勵企業跨地區集團化重組,形成若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結合首鋼等城市鋼鐵企業搬遷和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建設曹妃甸等鋼鐵基地。積極利用低品位鐵礦資源。

控製電解鋁總量,適度發展氧化鋁,鼓勵發展鋁深加工和新型合金材料,提高鋁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大銅鉛鋅錳礦資源勘查力度,增加後備資源,穩定礦山生產。控製銅鉛鋅冶煉建設規模,發展深加工產品和新型合金材料。加強稀土和鎢錫銻資源保護,推動稀土在高技術產業的應用。

第二節 調整化學工業布局

按照基地化、大型化、一體化方向,調整石化工業布局。在油品消費集中區域以擴建為主適度擴大煉油生產能力,在無煉油工業的油品消費集中區域合理布局新項目,在生產能力相對過剩區域控製煉油規模。關停並轉小型低效煉油裝置。合理布局大型乙烯項目,形成若幹煉化一體化基地,防止一哄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