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難得如此高興,大家何不作詩一首,以助酒興?來啊,筆墨伺候。”提督學政宋浩詩興大發,率先提出每人即興作詩,以助酒興。
旋即,有小廝送來筆墨紙硯,侍女將筆墨紙硯在五張案幾上擺好。
提督學政宋浩,縣尊王秉豪,縣丞李默然和教諭各自走到案幾前,開始提筆作詩。牧淩風心中暗暗驚歎:果然是肚子裏有墨,想要作詩,隨時都是信手拈來,要不是借著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僅憑牧淩風身上的文學基礎,作出來的詩定然無法和座師等人相提並論,但是因為自己的穿越,這一切都不一樣了。
牧淩風讀心裏對自己說道:這次要借用鄭燮的《詠石》一用,阿尼陀佛,板橋先生得罪得罪。牧淩風故作沉思狀,片刻,走到案幾前,提筆揮毫。
不多時,所有人相繼完成詩作,縣令及縣學教諭等先後將自己的詩作朗誦了出來,每當有人朗誦完畢,就是一陣點評喝彩,現場氣氛甚是熱烈,自己不得不承認,古代科舉取仕,但凡通過科舉入仕之人,哪一個不是有肚子裏裝滿了墨水。而現代的高考,其難易程度和考試強度,遠遠無法和古代科舉考試相提並論。
由於牧淩風地位最低,自然是最後一個朗誦自己作品的人,雖然是最後一個,但也卻是最受期待。不久前,牧淩風就在這月仙樓裏,與青州府才子李青雲鬥詩,直接將縣尊王秉豪,縣丞李默然給震撼了,縣令王秉豪直接給出了“此詩當為第一的定論”。
牧淩風在眾人的期待和注視中,拿起自己作的詩,道:“學生不才,作了一首《竹石》,還請諸位大人不吝賜教。”
宋浩及王秉豪等點了點頭,露出一副享受的姿態,所有人都知道,牧淩風這個大才子作的詩定是上上之作,說不定比當日作的那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宋浩今日親眼目睹牧淩風當場作詩吟,盡管牧淩風尚未開口吟詩,但心中依然有些難以抑製內心的那一份期待。
”咬定青山不放鬆”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萬擊還堅韌”
……
“任爾東西南北風”。
沉寂片刻,仿佛所有人還未從牧淩風所作的詩當中的意境、情感中走出來,或者說不是走不出來,而是不願意走出來。如果說牧淩風當日與青州府才子李青雲作的那首詩表達的是一種美好的事物總是可遇不可求的人生體驗的話,這首詠石則表現出了一種像岩竹那般堅韌頑強、正直不屈的錚錚鐵骨般的氣節。
“好詩,難得,難得的好詩!”
當即,縣令和縣丞對牧淩風所作的竹石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縣學教諭當即向宋浩表示祝賀,祝賀宋浩收到了一個如此才華橫溢的得意門生。縣令、縣丞也紛紛附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