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陸地上的動物以外,有些海洋動物也是了不起的氣功大師。在浩瀚的大西洋裏,有一種叫海刺蝟的海洋動物。它渾身長滿了長刺,平時這些針刺都順貼在身上,可一旦遇到危急情況,它全身的刺就會根根倒豎,特別鋒利。
在當地海域,還生活著一種斜齒鯊,十分凶猛,常常把海刺蝟當做美食吞下去,有時候能一次吞下10隻海刺蝟。但災難也跟著來臨,海刺蝟被吞進鯊魚肚子以後,就會運氣發功,把身上的長刺倒豎起來,就像一根根鋒利的鋼針,在鯊魚胃裏猛攻猛刺,直至把鯊魚的肚子刺破,死去的斜齒鯊,反倒成了海刺蝟的美味佳肴了。
白色動物從何而來
近些年來,在世界各地發現了一些白色動物。在韓國的京畿道的山區裏,發現了一種喜鵲,它通身都是白的。在亞美尼亞的一家國有農場,生出了一頭白毛水牛。
此外,在印度還發現了白虎,在非洲發現了白獅,在台灣和雲南發現了白猴等。在神農架發現了白金絲猴、白熊、白狼、白蛇、白鬆鼠、白烏鴉、白龜、白鹿、白麝、白蜘蛛等20多種白色動物。
動物學家們曾對神農架的白熊進行了考察,發現白熊從不在一地長期停留,一般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原始箭竹林裏,以食野果、竹筍為主。它們雖然看起來像黑熊,但臉比黑熊短,視覺比黑熊強,而且沒有冬眠的習慣。白熊性情溫順,高興時會直立起來,手舞足蹈,有時還模仿人的動作。
但怎麼給這種動物分類,動物學家們卻產生了很大分歧。有人認為它是黑熊的變種,還應歸在黑熊一類裏麵;有人則認為它是一個新品種,並取名為神農白熊。
這類動物的白色是怎麼形成的呢?有人認為,其中可能有一部分是遠古殘存下來的,一部分是後來變白的。
有人分析,變白可能是地區獨特的地質條件,以及水文、氣候、環境等因素,導致了白色動物的大量產生。但真正的答案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龍的原型是什麼
我們中國人對龍有著特別濃厚的興趣,為什麼會這樣呢?關於對龍的信仰,很多學者都認為,它起源於原始氏族社會的圖騰崇拜。
據考古資料顯示,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出現了龍的藝術形象。龍,濃縮著、積澱著原始社會晚期到階級社會初期,人們強烈的感情、思想、信仰,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觀念和意識形態,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但是龍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它是怎樣形成的呢?它的原型又是什麼呢?
關於龍的原型,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最早的形象是一種大蛇,這種大蛇原來的名字就叫做龍。後來,以這種龍為圖騰的部落又吸收了其他氏族部落的圖騰崇拜。這樣,蛇又有了4隻腳以及馬的頭、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等,便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龍。
由於龍與現在的蛇、蜥蜴和鱷魚的樣子很相似,有人認為傳說中的龍,很可能就是最早的、不常見的蛇、蜥蜴和鱷魚等爬行動物。還有人指出,龍同五步蛇更為接近,因其劇毒使人驚恐害怕而敬之為神靈。
前蘇聯的一位學者肯定地說,龍是印度蟒蛇和爪哇飛蛾相結合的產物。如果要想真正解開龍之謎,還要借助於地下考古的新發現。
鳳凰原型之謎
相傳鳳和凰是一對伴侶,鳳為雌性,凰為雄性,它們是鳥類之王。可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鳳凰,它是古人虛構出來的。雖是虛構,也應以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實物為依據,進行想象和誇張。那麼,鳳凰是以什麼鳥為原型創作出來的呢?
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孔雀。鳳凰那兩條長長的翎毛,跟孔雀很相像,甚至整個身體的形態也極為相近。因此,許多人都認為,鳳凰是以孔雀為原型創作出來的。
但有人對此提出疑義,因為在先秦典籍中,並沒有對孔雀的記載。說明在先秦時期,並沒有孔雀。而鳳凰的形象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它不可能受到孔雀的影響。
否定了孔雀之後,又有人提出雉類是鳳凰的原型。有人認為,鳳凰以雉類為主要原型,又吸取了其他鳥類的一些特點,如鷹、鴻、燕、鴛等。從外形上看,雉與鳳凰很相近,其羽毛都是五光十色,尾羽都很修長。
雉為鳳凰的原型,不僅表現在外形上,也表現在內在的本質上。雉不但外形美,且是一種善良的鳥類,它無損於人,對人還有許多好處。它那華麗的羽毛,也是貴重的裝飾品。因此,人們也把雉視為吉祥之鳥。它應該是鳳凰原型的最佳鳥選,這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大象墓地真的存在嗎
據說,大象臨死前,一定要跑到自己的墳地去迎接自己的末日。因此,經常有人為了得到價格昂貴的象牙,四處尋找大象的墳地。
前蘇聯探險家布加萊夫斯基兄弟倆,曾前往非洲的肯尼亞尋覓象牙。一天,他們攀上了森林中一座高高的岩石頂朝前方一望,突然發現對麵山上有不計其數的動物屍骨。有一頭大象正搖搖晃晃地走到屍骨堆旁,無力地叫喊了一聲便癱倒在地。兄弟倆認為那裏一定是大象的墳地!於是他們飛快地朝大象的墳地奔去。但是中途困難重重,最終沒能到達目的地。
大象墳地真的存在嗎?人們對此將信將疑。最近,有許多學者認為發現大象墓地一說,純屬為盜取象牙的偷獵者的造謠。
但是,大象在臨死之前,行動確實與平時不同,往往要離開象群,步履艱難地走到某個地方結束生命。雖然象的壽命可長達90多歲,但平均壽命隻有30歲至40歲左右。盡管人們在動物保護區可以看到大象的屍體,但與整個大象死亡的數量相比較,微乎甚微。
這些死亡的大象究竟葬身何處,會不會集中在某一塊地方結束生命呢?是否因為熱帶氣候炎熱,大象的屍體很快被風化分解,或被其他食肉動物當成美味佳肴呢?顯然,也不能排斥這種可能性。
至今誰也不知道大象墳地是否存在,它們的屍體到底哪裏去了。
猛獁為什麼會滅絕
大約在20萬年前,地球就出現了猛獁,它曾經遍布北半球的北部地區,分布如此廣闊的猛獁為什麼滅絕了呢?真讓人不可思議。
在前蘇聯西伯利亞北部的凍土層中,科學家們曾發現20多具皮肉尚未腐爛的猛獁屍體。這些屍體在大自然的冰庫裏保存得相當完好。屍體肌肉的血管中充滿血液,胃裏還有青草、樹枝等未消化的食物。
經科學家考查證實,這些屍體已冰凍了10000多年。幾十年前,國際地質學會在前蘇聯召開期間,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還嚐到了這已凍了10000多年的猛獁肉。據說味道雖不十分可口,卻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