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熟悉找旁證和線索的方法(1 / 3)

我已經講了夢的詞彙、成語和語法,按道理說,各位讀者應該已經可以釋夢了。試著釋一釋後,我想有的朋友會很滿意,發現自己已經能知道不少“原始人”的作品的意義了。可是也必定有些人不滿意,因為他們發現,有些夢還是釋不出來。

這是由於夢有所不同。有的夢就是由普遍象征組成的,當然容易釋;但也有些夢,本身就說話“吞吞吐吐”,或好多內容沒有說出來,或話裏有話,或者使用了一些隻有夢者自己懂得的比喻,或者與一些個人經曆有關。這些,釋夢者是不能一下子看明白的。

釋夢畢竟是一個人自己潛意識中的原始人和他的自我說話。釋夢者就是那個外人,他很難明白夢的意思。

這種時候,釋夢者就需要讓夢者聯想,讓他通過聯想想到那些有關的事,說出來,釋夢者就會明白了。

尋找旁證也能起到幫助我們了解夢的作用。所以在這裏,我先大略說說找旁證與聯想的方法。再談尋找旁證,關於尋找旁證,在第二章已說過一點了,所以現在隻是再談。

前麵我說過,釋夢者應問夢者昨天做了什麼事,想了些什麼,遇見了什麼人,從中尋找線索。還應了解一下夢者是什麼樣的人,近來心情如何等等。

在夢者講完夢後,如果你不能解釋,馬上就可以問這些問題。

在問問題的時候,要明確提問的目的,你不是為了記錄他昨天的生活,你了解這些事是為了釋夢。因此你要把每一件他昨天做的事、想的事,每個昨天他遇見的人都試著和夢聯係一下,看看是否有些關係。

比如他說:昨天我早上上課,中午睡了一會兒午覺,下午看了一會書,晚上看了場電影,就幹了這些事。

這看不出和夢有什麼關係。這時你就要繼續找關係,更細致地找。

你可以問夢者:“晚上你看了什麼電影?”夢者介紹了電影的內容後,你就可以從夢的內容中尋找與夢相似的或有關的東西了。

最先發現的,很可能是電影裏的某個情景或人物改裝後進入了夢。比如白天看電影裏出現過獅子,也許夢裏也就會出現獅子。這種表麵上的相似必定與內在的相似聯係著,釋夢者應該先看看電影裏的獅子怎麼了,然後再以此推斷夢裏的獅子怎麼了。

人們睡前看的電影,讀的書都會喚起他們對自己的聯想,這就會引起夢。因為人們看電影讀書時,總是要把自己投射在內。看電影時,會把自己想象成主角或其他角色。為角色的悲喜而哭笑時,無非在為自己哭笑,這種感受必定會進入夢裏。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此話千真萬確。事實證明,沒有一個夢和夢者他所見所做所想的事無關。隻要細心尋找,釋夢者總可以找到這些引發夢的事件,由這些事件啟發,總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夢。

再有,夢總是和情緒有關的。白天你所聞所見的那些不影響情緒的事,很少會進入夢。比如你日常的工作。讀的課本,一般與夢無關。而那些能夠觸動情緒的事,比如誰說了一句傷害你的話等等事,雖然小,仍舊會進入夢。所以釋夢者要重點去問那些與情緒有關的事。

在白天,我們總是多少壓抑著自己情緒,所以,白天的情緒表現也許不明顯,但是到夢裏,這種情緒就會以很大的強度出現。白天你也許被人搶白一句,隻是稍稍有點不滿,到了夢裏,你也許就要把那個無禮的人殺掉。所以如果發現在白天有一點點情緒,而這情緒和夢中情緒相似,那麼,這件白天的事與夢就很可能有關係。

如果釋夢者發現,夢和白天的某種事有關,但是白天的情緒與夢中不同,比如白天夢者很敬佩一位講演的名人,在夢中卻夢見是一位夢者平時很反感的人甚至動物上台,那麼,夢中的情緒是真實的。

問夢者白天遇到過什麼人時,夢者會說出一些人來,釋夢者當然不可能都認識。這時,可問一下夢者,這些人和他說過什麼,對他做過什麼,或問這些人有什麼特點?

了解夢者是什麼樣的人也很有用,因為了解了他是什麼樣的人,也就大致可以推斷他對人對事的反應,這種反應也將在夢中繼續出現。

特別要注意的是人際關係上的變化。因為往往這是對人的情緒影響最深的事。

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中提出,夢往往是很早以前,特別是童年經驗的複活。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一個人童年時父母對他十分冷漠:他可能會容易做找不到家的夢,在空屋子裏見不到人的夢或者隻見到石像的夢,這正是受冷落時的經驗和感受。為什麼他在這一個晚上做這個夢呢?或者說,為什麼他在這一個晚上想到了童年呢?很可能是因為,在這一天他遇到某種事,使他感到人際關係的冷漠,而這種冷漠喚起了他以往的感受。童年裏經曆的事,對人影響最大給人印象最深,因此人在夢中就會把童年記憶中的一些景象回憶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