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夢例:天與地的距離——難醒的噩夢(2 / 2)

是不是她的潛意識,那個可愛的小男孩,是提醒她不要“扔紙”,要捧著這紙繼續讀,好保證成績繼續在高處呢。不是,這個夢中,我們看到男孩子之墜落,並不是被扔紙所砸倒了,而是似乎毫無原因的“突然就掉了下去”,墜落的原因是“疊羅漢”似的這樣一種攀登方式,太高了之後會使下麵的“人”不能負載。學生在應試教育中,把人生其他的一切作為基座,隻為負載一個越來越高的學習成績,也同樣很可能麵臨這樣的命運。也許看起來無緣無故,包括學習成績,甚至這個人的整個生活,都會突然就掉了下去——也許是身體垮了,也許是心理崩潰了。潛意識提醒我們的是,也許我們本不應“疊這樣高的羅漢”。

如果我們熟悉中國曆史和文化,就會知道“疊這樣高的羅漢”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應試教育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所謂應試教育,隻不過是科舉製度的現代版而已。我們的家長、老師和社會,之所以能夠忍受甚至共同發力促進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因為我們的文化中早在千年以上的科舉中,在我們每一個心中植入了這樣的文化基因了。我們完全出於“為孩子好”的善意,卻用不可思議的高壓把許多孩子壓垮,就是科舉製度帶來的文化流毒。現代的我到中學的時候,經常聽到老師教育孩子的話就是“學海無涯苦作舟”、“頭懸粱、錐刺骨”。要知道,這些提出要頭懸梁、錐刺骨,泛舟在苦海中的古代前輩,並非文化大師而都是科舉中人而已,他們這樣吃苦的潛台詞不過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書中自有黃金屋”,而現代的應試教育背後,不說出來的思想也是和這些古代前輩如出一轍。

在明代,科舉發展到其頂峰,當時是應試教育方式八股文喧囂塵上的時代,有識之士說過八股如果不亡,大明早晚亡國。因為這樣的教育,不能開啟人的心靈,不能開啟人的智慧,反而會把學子變成隻能死讀書的呆子,每個人都這樣的話,國家整體也會受害。大明果然亡國了,證明了八股的失敗。但是我們悲哀地看到,八股卻沒有亡。晚清愛國誌士努力費科舉,開設學校以進行真正有用的教育,他們認為八股總算亡了。東亞睡獅終於醒了。不過,悲觀的人有時會擔心,我們真的醒透了嗎?八股有沒有死而不僵借屍還魂?這樣的悲觀不時會被現實中的事件證實,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夢,以及我們常常聽到的種種應試教育茶毒孩子的事例,以及我們身邊每個孩子的經曆,都在不時提醒著我們,科舉和八股這個妖魔還在我們身邊。

我們的孩子會不會繼續在夢中,甚至少數嚴重者在現實中、從高樓上墜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