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線上有線(1)(2 / 3)

楊誌遠說,當然也可以說我現在在楊家坳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為農村問題先行摸索。

安茗說,照你這般說,如果把楊家坳比作成一張農村問題的答卷,你覺得自己得多少分。

楊誌遠想了想說,勉強及格吧。

安茗笑,說,謙虛了不是,依你楊家坳的發展勢態,我看你可以得一個優秀。

安茗說,改天請澤成師兄上你楊家坳來調研。

楊誌遠笑,說,澤成師兄那麼,他豈會有時間上楊家坳來。

安茗笑,說,這可不一定,按照邏輯推理。我覺得還真有這個可能,你想,你現在經常向澤成師兄彙報楊家坳農村工作的情況,這可是難得的第一手農村經濟工作的資料,澤成師兄難道就不想來看看。

楊誌遠還真沒有這麼想過,他給李澤成寫信,彙報工作談設想,純粹是出於一種對李澤成的尊敬,倒沒有想過其他,現在安茗這麼一提醒,楊誌遠還真是覺得有這種可能,因為現在的楊家坳還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樣本,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一旦因了某種機緣,李澤成還真有可能到楊家坳來調研。

楊誌遠笑,說,要是澤成師兄真能來楊家坳就好了,正好可以指出不足。

安茗笑,舊話重提,說,誌遠,你就那麼肯定,你不會入仕。

楊誌遠搖頭,說,其實人這一生之中,也就三種選擇:從商、入仕、做學問。說實話如果有可能,我都想試試,這樣自己的人生才會有意思。從商我現在就從著,做學問,那是老了以後的事情。而入仕,這要視機緣、方式和人等各方麵的因素而定。仕途就那麼好混?在我看來它是三種職業中最具風險的職業。當然所有的因素裏麵我始終認為這人的因素最為重要。

安茗官宦世家,對這方麵更是理解透徹,她說,這話不錯,進入官場,首先就是要跟對人,不管承不承認,官場就是一個金字塔,由點到線到麵,每條線都有那麼一、二個靈魂人物,如果這靈魂人物正直、具有敏銳的政治智慧,那麼這條線上的人就可以跟著這個人的足跡走,一榮俱榮,反之則一損俱損,得不償失。

對於這一點,楊誌遠還是有所體會,就拿新營來說,盡管向晚成並不認可,但在外人看來,向晚成、張開明、洪然、伏湧軍、延平、餘就無疑就是一條線上的人,在這條線上,向晚成就是這個靈魂人物。當然也會有人把他楊誌遠歸於向晚成這條線上,但楊誌遠自己卻不這麼看,他是體製外的人,是個農民,和向晚成他們隻能說是性情相同,互相欣賞。要知道向晚成仕途的升遷對他楊誌遠的影響不大,向晚成當不當這個書記,他楊家坳都會朝既定的方向發展下去。而對於向晚成這條線上的人來說,向晚成走得越高,他們也就可以跟著往上走,但如果向晚成摔了下來,張開明和洪然還好一點,伏湧軍、延平、餘就的日子隻怕就不會好過,隻能自認倒黴。說實話,楊誌遠對向晚成這條線並不看好,向晚成這人正直、務實、膽大,這些都是從政者的優點,但向晚成也有其致命的弱點,這就是向晚成是土生土長的幹部,這類幹部上層資源少,不能做到線上有線,這就注定向晚成這人走不了多遠。馬少強、胡捷無疑也是一條線,這條線上的資源無疑要比向晚成那條線豐富,向晚成在他那條線上可以說是頭,在馬少強這條線隻怕連尾都算不上。上次馬少強、薑慧有意通過提拔延平向他楊誌遠示好,有意想把向晚成他們納入他馬少強的線上。這對向晚成來說未必不是一次機遇,當時延平在南山問及楊誌遠的看法,楊誌遠考慮到馬少強這人太過強勢,風言風語太多,隻是含蓄地說:敬而遠之。雖然當時隻是延平在問他,但楊誌遠知道這中間未必沒有向晚成的意思。楊誌遠知道向晚成肯定也有過一番思量和掙紮,但最終向晚成還是接受了楊誌遠的建議,延平仍呆在新營原地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