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哄堂大笑,覺得吳子虛教授講得課有些意思,但大家都不明白吳子虛為什麼要在課上講這麼一個小故事,吳子虛講這個故事背後的深意又是什麼。楊誌遠當時一聽,心裏一緊,朦朦朧朧感覺吳子虛講得這個故事隻怕和自己有些關係,因為他原先做早點的那家小餐館就叫‘張記餐館’,前些天,因為覺得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太影響睡眠,影響自己的學業,楊誌遠從‘張記餐館’辭工了,但他也和同學們一樣,不明白吳子虛為什麼要講這麼一個故事。
吳子虛接著說,我後來打聽到,這個辭工的人是我們班上的一名同學,因為不願給家裏增加負擔而選擇了走勤工儉學這條路,對這樣一位自食其力不辭勞苦的同學,說實話,我充滿了深深的敬意,經濟學最基本的實質其實就是一個自給自足、自食其力的過程,經濟的基本就是個體,個體組成社會,解決了個體的衣食住行問題,也就解決了社會經濟中的最大問題。今天我之所以要拿這件小事來說事,就是想向我們班上的這位同學表示敬意和謝意,謝謝他讓我知道,每一個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後,其實都有著複雜的社會問題,如果這位同學不是因為家裏的條件不好,如果不是因為他勇於擔當,他豈會每天早上四點就到‘張記餐館’去做包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我想在這裏向這位同學表示一下歉意,如果是因為我曾經粗魯的態度傷害到這位同學,我在這裏向這位同學表示深深的歉意。
吳子虛說完,向台下的同學們深深地鞠了一躬。楊誌遠早上出外打工這事情隻有寢食裏的蘇鋒、李長江、謝智梁等幾位知道,其他同學都是一無所知。台下的同學們麵麵相赫,不知道吳子虛說得是班上的哪位同學,一時都有些不知所措,不明就裏,要知道恩師可是經濟學界的大家,以他的性情竟然當眾向同學道歉,隻怕是史無先例,講台下頓時鴉雀無聲、一片寂靜。
楊誌遠知道吳子虛這是在為上次其驅他出教室一事表示歉意,楊誌遠心想,吳子虛大可不必如此,因為他覺得恩師驅自己於室外並沒有錯,錯在自己,也知道吳子虛之所以不提他楊誌遠的名字,是在照顧一個勤工儉學的學生心裏那點有些卑微的自尊。畢竟在這所大學裏,勇於走這條勤工儉學的同學還不多。
楊誌遠很是感動,他當即站了起來,回了吳子虛一個禮,說,謝謝老師,是我有錯在先,不管是何原因,在課堂上睡覺,都是對老師的不敬。
吳子虛沒有想到楊誌遠竟然會站起來,當眾承認因家境貧寒而勤工儉學的學生是他自己,一時深有感觸,說,不管怎麼樣,我當時是態度不好,頗為軍閥,應該道歉。
楊誌遠說,老師您真的沒錯,說實話,老師,那天您讓我離開教室,我開始也覺得老師您太不講情理了,後來,我坐在室外的台階上想了很久,我終於想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事情,它都得講規矩,有規矩才成方圓。社會需要規矩,所以才會有法律的產生,經濟行為中它也有規矩,所以也就有了經濟學。您讓我明白任何事情,不管是情有可原也好,不管是罪不可赦也罷,都得按照製定的規矩來,如果任何人都不講特權,都按規矩辦事,社會才會有‘公平’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