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坳去年產值上億,楊誌遠感覺今年要想再有大的突破,隻怕有些困難,這是每一個發展中的公司都會遇到的瓶頸問題,因為基數越大,往上走的難度越高。就拿楊家坳出品的茶葉來說,楊家坳的‘楊家毛尖’係列、‘眉兒金’現在在省內外的名氣是越來越響,幾乎可以和西湖龍井一較高低,這品牌一旦做開了,需求量也就越來越大,這時問題就出來了。‘楊家毛尖’去年產值三千二百萬,較前年的產值隻怕是翻了好幾番,但今年隻怕連翻番都會困難。這是為何,這是受山地條件的製約,因為楊家坳再怎麼挖潛,它的山地資源就那麼大,‘楊家毛尖’做到五千萬就可以說是到頭了,要知道這二年楊家坳適合茶樹生長的荒山野嶺都已開墾完畢,石柱峰那一帶自然也是出好茶的地方,但楊誌遠總不能把靠近石柱峰那一帶的原始森林砍伐了全部移栽茶樹吧,這種圖一時之利而壞楊家坳百年根基的事情楊誌遠肯定不會去做。
可現在楊家坳的形勢大好,‘楊家毛尖’銷售旺盛,楊誌遠既想發展,又想保持‘楊家毛尖’的品質,怎麼辦?唯一的方法就隻能外延。怎麼外延,楊誌遠自有自己的辦法。他向楊家坳周邊各村擁有山地資源的鄉親廣播信息,和周邊的父老鄉親簽訂承租合同,大量承租周邊父老鄉親的山地。如果光承租山地也沒什麼新鮮的,楊誌遠有些變通。楊誌遠先和鄉親們簽訂承租合同,以二十年為一個周期,租金每五年結付一次,考慮到物價上漲的因素,楊誌遠還按每五年10%的速度遞增租金。楊家坳承租的山林自然也不全是荒山野嶺,山上會有些梅、桃、梨、李,還會有成片的茶林,所有的這些楊誌遠都入檔,登記在冊,評估價值,把山林這二十年能產生的價值計算在內,依價值按年支付利息。自然這山林二十年裏所產生的收益歸楊家坳所有,虧本賺錢全由楊家坳來承擔,與鄉親們無關,鄉親們這二十年裏旱澇保收,二十年後,依據登記在冊的林業資源,原物退還,損失的部分楊家坳依據二十年後的物價進行賠償。楊誌遠把這叫做‘山林銀行’。此為初步,還有後續。
山地租下來以後,所有的山地,都由楊家坳統一安排統一管理,楊家坳會根據山地的特質,合理安排,種茶的種茶、栽經濟林的栽經濟林、插菊的插菊、培植苗木的培植苗木。楊家坳統一布置完成以後,楊誌遠返聘山地的主人為楊家坳工作,根據山上的勞動強度按畝計價,工資於次月十日前準時發放,楊家人隻負責督查、監督病蟲害的統一防治,統一質量檢驗標準,其餘的事情都交由原有山地的主人自行管理。當然為了防止偷懶造假,楊誌遠也製定了一係列的程序和獎罰標準,比如,各家各戶都有一本工作流程日誌,每天的澆灌、有機施肥等等都必須有詳細的記錄,而負責督查的楊家人每天都得在日誌上簽字畫押,不管是山地的主人還是楊家人,如果沒有按規定辦,誰出了問題誰負責。
楊誌遠此舉自然就比餘就的生資服務公司隻與農戶簽約收購農產品簡單鬆散的合作關係前進了好幾步。餘就聽楊誌遠這麼一說,直搖頭,說,乖乖,誌遠,你這一招真是厲害,你這是既分工又合作,既控製了質量又分攤了工作量,既讓鄉親們不必為產品的銷售擔憂可以一心一意抓生產,又沒有讓鄉親們因為轉包了山地而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讓鄉親們有一份工作,每月有固定的收入。這可真是一舉多得啊,難怪我們一進入周洛,就感覺到周邊的山村變化很大,到處在開荒墾地,原來是你楊誌遠給鄉親們注入了動力。
向晚成笑,說,誌遠,你這哪裏是什麼舊瓶裝新酒,你這簡直是給酒貼上了新的標簽。這可以說是山區農村工作的一種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