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大器必成(2)(2 / 2)

周至誠哈哈一笑,說,晚成同誌,你怎麼還是這般小農意識,還守著你那一畝三分地不放手,你得把眼光放長遠一點。誰都知道,你從中央黨校學習回來,按慣例是要進一步的。還在原地踏步,那別人還以為你犯了什麼錯誤。

楊誌遠一聽,就知道周至誠書記隻怕早就有了考慮。果然,周至誠一笑,說,晚成同誌,你得有個準備,新營你是回不去了。你這樣的同誌,農業經濟已經很在行了,但你也不能老盯著農村那一塊,現在本省的工業興省的戰略剛剛起步,需要一大批複合型人才,你回去,多看看工業發展和市場經濟方麵的書,看能不能對本省的興省之策發表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楊誌遠心裏嘀咕,周至誠書記這是要幹嘛,給向晚成布置畢業論文啊,這篇論文,可供向晚成自由發揮的範疇很大,向晚成天馬行空也好,小心謹慎也罷,就看向晚成怎麼去想。就像上次一樣,這篇論文,通過了有獎,獎什麼,自然是給一個供其施展自己才華的平台。

周至誠笑,說,晚成同誌,我看了你的履曆,也不過是四十四五,年紀也還不算太大,還大可以幹一番事業。古人曰‘大器晚成’,但我們共產黨人講究的就是‘大器必成’,但凡大器,經過磨礪,必定可以成就事業。

楊誌遠把向晚成送到門口,有舒小雨在,楊誌遠自然不好多說什麼,楊誌遠和向晚成握手,說,向書記,多多辛苦!

向晚成笑,說,必須的。

揮手告別。彼此心知肚明。

半月後,省委常委會討論通過了向晚成的任命:任命向晚成同誌為合海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楊誌遠開始還以為周至誠書記會讓向晚成回林原市去,沒想到,周至誠書記竟然把向晚成選調到經濟大市去任常務副市長,真是運籌帷幄。

這次本省換屆,各地市都進行了大換血,省委的這次用人之道,其實歸納起來,不外乎六個字:能者上、庸者下。也因此榆江、合海兩市得以被本省人稱之為本省市級領導的‘黃埔軍校’,為何,因為榆江、合海的副市長們,都被省委派到各市成了掌管一市之經濟的市長。省委的目的明確,這是要改變思想,給本省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地市注入新鮮血液。

向晚成去上任那天,楊誌遠想起了一句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向晚成如果當初惦記著某個市主管農業的副市長,那麼這次換屆,向晚成就隻能是個副市長,連常委都進不了。向晚成當初去中央黨校學習,誰都不會料到馬少強會東窗事發,本省政壇因此經受了一次強地震,周至誠書記這次沒搞什麼法不責眾,但凡違反了黨紀國法之人,一律徹查到底,毫不手軟。經此地震,純潔了本省的幹部隊伍,黨風廉政建設都有了加強,但本省幹部一時也有些青黃不接。

向晚成回來的正當時,合海是本省與省城榆江比肩的經濟強市,其常務副市長幾乎就等同於普天這類農業市的市長,分量很重。

楊誌遠想起周至誠書記的那句‘大器必成’。向晚成能遇見周至誠這樣的省委書記是向晚成的幸運。而本省能有周至誠這樣的人主政,則是本省人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