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菊說:“那就謝謝你了。”
楊誌遠笑,說:“老同學,用不著客氣。”
楊誌遠繼而感歎,說:“老同學,說句實在話,你們楓樹灣真應該感謝朱氏能源,要沒有朱氏能源,就楓樹灣這樣的窮鄉僻壤,村集體先不說二百萬,隻怕是二萬都拿不出來。楓樹灣水電站一旦運行發電,旅遊資源一旦開發出來,楓樹灣就再也不會是這般模樣了。”
徐菊說:“誌遠,說實話,剛才聽了你的規劃,我心裏熱騰騰的,會實行嗎?”
楊誌遠說:“會的。隻是社港現在是一窮二白,有許多的事情要做,交通要改善、政風要肅整,幹部要落實,一團亂麻,得一一破解。現在我主要麵臨二大難題:錢從哪裏來,人才從哪裏來。”
徐菊明顯地感覺到了楊誌遠的焦慮,她安慰:“誌遠,我相信你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
楊誌遠笑,說:“我隻能說,任重道遠,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按說這些話,楊誌遠是不會當著霍亞軍的麵說的,需要有所保留,焦慮再多,困難再大,他也不能在屬下麵前有所表露,得心有焦慮哪怕心裏是翻江倒海,表情也要坦然自若,一派淡定。楊誌遠知道焦慮和焦躁的情緒是會傳染的,他是社港的主官,一號首長,他的情緒不對,屬下諸人就更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了。也許是因為當年的那份情分,他對徐菊有一份親切感,也就無遮無擋地說了。
本來,楊誌遠有個想法,想拿楓樹灣水庫做個嚐試,在水庫管理方麵摸索出一個新模式。他跟著周至誠書記時,曾經注意到水庫水資源管理的一個亂象,那就是水庫的漁業養殖的承包期都比較短,承包者一旦承包期滿,往往竭澤而漁,水庫漁業資源浪費嚴重。這次他本來有想法通過明晰楓樹灣水庫的產權,即界定養殖水麵產權後,拿到市麵上交易。楊誌遠想把水庫‘養殖水麵產權’作為一個新的課題提出來,如同農用土地產權一樣,按歸屬明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要求,進入市場交易。一舉解決水庫養殖‘竭澤而漁’的問題,在全省做一個示範。
現在看來,隻能是另想他法了。
在來社港上任前,楊誌遠就有想法,像社港這種以農業生產為支柱的農業大縣,當務之急就是先讓社港的農業重新走上正軌,讓荒廢的農田煥發生機,農業經濟一旦複蘇,就可以解決社港政府各級部門的溫飽問題,這樣才可以騰出手來發展工業以及旅遊產業。而要想讓農業複蘇,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社港縣建立一個縣級交易平台,製定相應的規則,讓諸如農田土地承包權、山林承包權、養殖水麵產權等等權益通過交易平台實現合法流轉,盤活權益資產,讓本市本省乃至全國的種糧大戶、養殖大戶都有機會到社港來發展,這樣一來社港的農業重新煥發生機的時候也就指日可待了。
可正如剛才他對徐菊所言的那樣,諸多想法,要想成功要想成為現實,他楊誌遠目前麵臨兩個至關重要,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那就是:資金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