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遠嗬嗬一笑,說沒問題,隨時歡迎李董事長和郭總經理來喝一杯。
所謂各人有各人的風格,向晚成當年作為縣委書記,雖然和楊誌遠後來走得近,但很多時候為了避嫌,對私營企業主,他都是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楊誌遠當縣委書記卻和向晚成截然不同,對於本縣像李東湖此類的私營企業主,他不躲不避,有時還主動往上湊。孟路軍曾經為此善意地提醒過楊誌遠,要書記同誌注意影響,說這個李東湖在社港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你不是不知道他那個大眾連鎖超市一搞起來,社港的國營百貨大樓就垮了,連工資都發不出,職工整天吵吵鬧鬧,縣裏對此很是頭痛。楊誌遠哈哈一笑,不以為然,說孟縣,心底無私天地寬,一個人心懷坦蕩,又何必在意他人怎麼看。大眾連鎖超市能通過公平競爭把社港的國營百貨大樓擠垮,這充分說明李東湖這人有些真本事。你難道就沒留意其大眾連鎖超市在農村發展勢頭不錯,大有燎原之勢,他的方式方法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社港的國營百貨大樓是社港的企業,難道就因為他李東湖的大眾連鎖超市是私企,它就不是我們社港的企業了?在我看來,都是一樣,政府部門都該鼎力支持。
上月縣工商聯改選,李東湖當選工商聯合會會長,縣裏曾有不同的聲音,孟路軍詢問楊誌遠的意思,楊誌遠一語定音,說工商聯無非就是一個在政府備了案的社團組織,李東湖既然當選,那政府就承認,壞不了事。
大眾連鎖超市為社港私字一號,楊誌遠對其自是上了心,私底下對李東湖的發家史多有了解。
李東湖和楊誌遠年齡不相上下,此人年紀雖輕,讀書不多,卻頗有頭腦,膽子也大。李東湖和楊誌遠一樣自小就是孩子王,都具領導氣質,但其與楊誌遠不同,李東湖自幼不愛讀書,讀書時三天打魚二天曬網,高中沒畢業,李東湖就南下深圳,外出打工賺錢。楊誌遠當年如果不是因為有楊家坳鄉親的資助,隻怕也會和李東湖殊途同歸,相逢於深圳的某個角落。在楊誌遠回楊家坳創業之時,李東湖已在深圳國貿的免稅超市店打工多年,郭子豪就是李東湖在超市打工時認識的。當時商業連鎖超市在深圳風生水起,自成規模,但內地卻還是百貨店此類固定呆板的經營模式。社港經濟再不景氣,但全縣百姓卻需吃飯穿衣,這點無需置疑,李東湖認準商機,辭工回鄉,在縣城的民主路租了一家小門麵,開了一家小型自選超市。這是當時社港一個轟動一時的新聞事件,社港人到百貨店裏買東西,什麼時候可以自行選購過,而且百貨店裏的售貨員一個個板著臉,哪裏像李東湖的超市那般讓人如沐春風。到底是引進了沿海的管理理念,對社港百姓自然很具吸引力,一時李東湖的小超市人滿為患,生意興隆。
李東湖離開深圳回社港後,郭子豪也離開深圳去了中山的一家飲料公司做推銷員,飲料剛上市,沒多大知名度。郭子豪有意讓李東湖做社港這一片區的代理,但他知道李東湖剛剛起步,資金實力不夠,但其相信李東湖的能力,自己擔保,給李東湖發來一車飲料。李東湖騎著輛舊三輪車先近後遠,把貨鋪到了社港周邊諸如古城、臨江等縣的村村落落。後來該品牌的飲料風靡大江南北,暢銷全國各地,李東湖於是得以掏了第一桶金。有了資金,自選超市的生意也就越做越紅火,先是社港的各主要檔口,慢慢的就發展到鄉鎮,一舉占領了社港零售市場。郭子豪這時在飲料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李東湖這人頗重情誼,知道郭子豪近況不佳,一個電話,說兄弟,來社港吧,我們一同打天下。郭子豪聽從召喚,來到了社港,成了李東湖倚重的大將。有了郭子豪的加盟,李東湖如虎添翼,和郭子豪並肩作戰,衝鋒陷陣,攻城拔寨,相繼占領了社港周邊縣市的農村市場,大眾連鎖超市有限公司這才得以掛牌成立,有了現在不大不小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