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桃李天下(3)(2 / 3)

楊誌遠說:“今天和澤成師兄在一起,聽說院長要來,於是跟著澤成師兄就來了。”

院長笑嗬嗬,說:“這麼說來,你小楊同學就不怕我咯。”

楊誌遠看院長心情不錯,就笑,說:“院長一直對人對己都要求嚴格,不怕是假的,但是心裏想見院長的心情比怕院長的心情要急切,也就不怕了。”

院長笑,點了點宋山:“就這一點,小楊同學比宋山同學好多了。”

大家笑了起來,擁著院長進了屋。

院長坐下來,掃視了大家一眼,說:“其實你們這些師兄師姐許多地方還真的需要向小楊同學學學,就憑他當年甘願放棄優越的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窮山村創業,就這份膽識,在座的許多人隻怕都不及他。”

院長頓了頓,說:“其實我這個院長,真正帶過的學生也就澤成他們幾個,許多人我並沒有給大家傳道授業過,你們稱呼我老師、院長,說心裏話,我是很高興的,這比首長這稱呼不知道要高尚多少。現在看到你們一個個學有所成,成為各行各業的翹首,為國家的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才智,為國家的富強而努力奮鬥,我倍感欣慰,作為老師,最大的成就是什麼,那就是桃李滿天下,現在看來我這個院長做的比首長好,至少你們中的許多人沒有讓我失望。”

一直以來院長給楊誌遠的印象就是表情嚴肅、態度嚴厲、語言犀利,目光敏銳,但今天的院長盡管語言還是一如既往的犀利,但楊誌遠明顯地感覺院長的表情親和了許多,就像一個長者在對後輩諄諄教誨,字字良言,充滿警示。

這天院長和李澤成坐在了首桌,楊誌遠和於慶喜坐在了另一張桌子上。於慶喜笑,說誌遠,好久沒見了,怎麼樣,幹一個。兩人碰了一下,說是幹,也就是抿了一口,意思意思,畢竟有院長在。李澤成下放後,楊誌遠跟著周至誠,和於慶喜有過聯係,因了李澤成的緣故,大家關係一直不錯。隻是這一年多來,楊誌遠去了社港,還真的沒有和於慶喜見過麵。楊誌遠笑,說我現在到了下麵的縣裏,到北京的機會少之又少,偶然那麼一二次,知道領導事務繁忙,哪裏敢驚擾。於慶喜笑,說怎麼樣,縣裏的工作?楊誌遠點頭,說還不錯,盡管有些難,但經過這一年多的努力,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形勢在一天天地好轉。於慶喜點頭,說從澤成介紹我們認識起,我就見識了你的能力。院長可沒少誇你。楊誌遠笑,說我有什麼好誇的,不過是做好自己本質的工作罷了。於慶喜笑了笑,說謙虛了不是,剛才院長不就誇你了。

席間眾學生一一去給院長敬酒,院長抿一口,大家一飲而盡。輪到楊誌遠,院長笑,說:“聽說你小楊同學現在到縣裏當書記啦?”

楊誌遠點頭說:“是。”

院長說:“好好幹,農村問題是國家最大的問題,農民富則國家真正的富,農村強則國家強。我記得上次到楊家坳,你提的最多的就是公平和公正,也很有感觸,但一個泱泱大國,要做到這點是何其艱難,唯有靠大家一同努力。”

院長看了大家一眼:“今天之所以抽時間來和同學們見一麵,其實就是有一句想送給同學們,你們從商,得講商道,不要巧取豪奪,要時時刻刻記得回饋社會,從政,則要講政德,要一心為公,要時時刻刻心係百姓,如果你們能做到這一點,我會因你們視我為師而自豪。”

院長說這話時一如既往地嚴厲:“澤成,你可以轉告那些沒有到場的同學們,作為我的學生,不管他們現在身處何方,他們首先必須牢牢記住,自己是一個黃皮膚的中國人,是炎黃子孫,當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就該舍棄自己的小利益,為國家利益挺身而出。這一點,宋山做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