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福若有所思,他說:“如此一來,豈不就是政府承擔的市場風險。”
楊誌遠說:“是,從這種模式來看,政府是承擔的市場的主要風險,但我想,這樣的風險值得政府去承擔,信息公司可能會因此虧損,但信息公司虧了,其他部門諸如稅收財政是不是就賺了,而且因為受益者是農戶是農民,遇上天災,以一縣之力,政府還是可以承擔損失的,但如若讓農戶這種個體去承擔,那風險就大,搞不好,對於某個個體來說就是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所以是虧是賺,我認為不是參數,重要的是社港的農戶是不是富裕了,是不是手頭寬裕了,是不是消費能力增強了,是不是因此對農業生產有信心了,如果是,那信息公司無疑就是賺了,是成功的。”
趙洪福沒想到楊誌遠是這樣看問題的,社港成立信息公司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為了給農戶擔險,這是趙洪福無論如何都沒想到的一種結果。楊誌遠的回答超乎了趙洪福的預料,趙洪福對眼前這個年輕英俊的縣委書記頓時刮目相看,楊誌遠這是看全局,而不在意局部,以局部利益的犧牲,而以此激活社港全縣農業這盤大棋,這一著,應該說下得相當妙,在博弈場,不是誰都願意棄子的,楊誌遠敢棄,這就說明此人膽識過人,有大局觀,其人並不莽撞,看來此人與自己的想象大相庭徑,值得好好琢磨。
楊誌遠說:“以大棚蔬菜為例,大眾連鎖超市有著自己質量檢驗標準,如果農戶各自為戰,大眾連鎖超市怎麼檢測,一家一戶來,成本太高,不好把握,那麼從商家的角度來說,其最終隻能選擇棄近求遠。而信息公司卻可以很好的規避這一點,統一生產,因為它是政府的公司,它就有了別的公司無法比擬的公共資源,鄉鎮、村集體都成了它質量體係的監管者。一村一品的實施也是如此,要知道農戶都有盲從性,看見人家種植某個蔬菜品種賺了錢,第二年肯定會跟風,一村一品根本就無從談起,而由信息公司來協調,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根據全縣的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協調發展。”
趙洪福看了楊誌遠一眼,問:“效果如何?”
“效果還算不錯。”楊誌遠說,“趙書記,你其實應該已經看到了,在排起的長龍中,有好些都是運送大棚蔬菜上普天、合海、榆江各大城市蔬菜批發市場和自選超市的車輛。這些大棚蔬菜來自社港各鄉,但主要還是來自墈頭鄉,墈頭這地方地處偏遠,自然條件惡劣,山中隻長石頭,又沒有可供利用的旅遊資源,而在這種貧瘠的山地發展滴灌的大棚蔬菜,就成了很好的選擇,經過這一年多的摸索,墈頭鄉的大棚蔬菜已經初具規模,可以說已經基本解決了墈頭鄉親們的溫飽問題。”
如果先前的楊誌遠給趙洪福的感覺謙和有加的話,那麼現在的楊誌遠說到工作說到發展,那就是激情四溢。趙洪福看著楊誌遠微微一笑,此時越野車已經減速,趙洪福望了望窗外,也就在這說話之間社港農業科技園到了。
在張溪嶺一號峰上看社港農業科技園,因為距離的緣故,趙洪福並沒有什麼很直觀的感覺,但一進入園區,趙洪福就感覺到了一種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景象。園區裏,人來車往,一派繁忙。尤其是浩博生物,車間幹淨整潔,五條生產線在緊張有序地生產。本省的幾大園區,趙洪福上任以來都有過考察,與它們相比,社港的農業科技園根本不值一提,即便是浩博生物這樣的企業,放眼全省,也是多如牛毛,這樣的企業按說難以讓趙洪福這個本省的省委書記駐足。但今天,趙洪福興致勃勃,隨著楊誌遠把園區的五家企業一一參觀了一遍。五家企業,浩博生物最大,廠房十數棟,其他幾家規模都小。趙洪福今天之所以如此,一來因為時間充裕,二來也與楊誌遠的介紹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