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人大議案(1)(2 / 2)

楊誌遠當天會後即向大會議案組提交了自己深思熟慮後撰寫的議案。

大會議案組的工作人員笑,說:“楊代表,這可是我們議案組收到的第一份議案喔。

楊誌遠笑,說:“那就有勞同誌們了,早點好,我看用不了一會,前來提交議案的代表就會絡繹不絕,同誌們肯定會應接不暇。”

正說著,就有代表前來提交議案,楊誌遠一笑,說:“你看,這不說來就來了。”

此代表楊誌遠不認識,為外省代表,同為全國人大代表,此地相逢何必曾相識,楊誌遠和他點頭一笑,感覺很是親切。

楊誌遠這次的提交的議案與農業有關。

楊誌遠對去年11月本省娃娃菜豐產不豐收的事情深有感觸,鄉親們好不容易遇上一個豐產的好年頭,可到頭來卻是空歡喜了一場,許多鄉親們的娃娃菜隻能爛在地裏或者被當成豬飼料用來喂豬,鄉親們受損嚴重。這樣的事情非本省獨有,全國各地年年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為普遍現象,也不僅僅局限於娃娃菜,大蒜、生薑、蘋果、梨,隻要是農產品,都經過這種今年暴漲明年暴跌過山車式的行情,屬於農業生產的疑難雜症。

菜賤傷農,菜貴傷民,但最傷不起的還是靠在地裏刨食的農民,怎麼辦?有沒有一種能杜絕蔬菜滯銷難題的經營模式?

楊誌遠的想法是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實現農民與超市、農貿市場直接對接。以社港去年的娃娃菜為例,田頭的收購價為0.3元一斤,李東湖的超市隻賣0.45元,是因為流通環節少,田頭-社港信息公司-大眾連鎖超市,簡單直接。但是別的地方就不是如此,田頭的娃娃菜賤至4分一斤,但到市民的餐桌,還是會不低於六七角,比李東湖超市的售價還高,為什麼會如此,就因為中間環節太多,農民和市民都沒有得利。《政府扶植,減少中間環節,實行農超對接、農貿對接》這就是楊誌遠議案的主題思想。

為什麼需要政府扶植?這是由於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都沒有建立農業產業化運作模式,農產品流通需要經曆三四級甚至是更多的經銷環節,農戶幾乎全部依靠傳統的收購商上門收購。而且農民大多處於分散、組織化程度低的狀況,就拿本省來說,組織化程度高的地方,除了社港,也就新營、臨江以及合海轄下各縣,這些縣之所以如此都與他楊誌遠有著很大的關係,新營是因為原來有向晚成,現在有張開明、餘就,餘就之所以能成為縣長,就因為他當年甘當向晚成的改革先鋒,擔任新營縣農資總公司的第一任總經理,任勞任怨,帶動了新營農業的發展,所以對農業這一塊深有體會,即便當了縣長對農業這一塊也很是看重,常抓不懈。臨江則是因為劉建喜跟楊誌遠跟得比較近,楊誌遠的許多農業改革措施,一旦有效,劉建喜就全盤笑納,免費使用。合海則是因為向晚成是市長,各縣都有相對應的生資公司為農民答疑解惑。這些縣因為有政府統一協調,在去年娃娃菜的大豐收中,菜農受損微乎其微。

當然,除了組織化問題,還有就是超市、農貿市場和產地對接的問題,對接前,超市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產地農民進行種植、包裝的指導和質量的監控,這就是困擾超市和產地直接對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