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書記蒞臨(1)(2 / 2)

楊誌遠笑,說:“怎麼快,隻怕由不得你我。”

徐海明嗬嗬一笑,說:“這倒也是。”

車出市區,再行一二公裏,就是本省的三大園區之一會通來料加工產業園,與當年楊誌遠第一次隨同周至誠到園區視察時的規模相比,現在的園區麵積不知擴大了多少倍,通往收費站兩旁的方圓近二十平方公裏的麵積都已納入園區的範疇,入園的企業大大小小有二百家之多,園區財政收入已經占據了會通的半壁江山。由於產業園的特殊貢獻,曆屆管委會主任都進入政府領導班子,同時兼任副市長。

一路過去,園區綠樹成蔭,兩旁的工廠整齊劃一,井然有序,一派繁榮。楊誌遠不由得想起當年和周至誠第一次到產業園時的場景,盡管自己和於海天沒有什麼交情,但楊誌遠還是能感覺到,那時的於海天意氣風發,一心就想著怎麼把園區的經濟搞上去。產業園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雖然不能說是於海天一個人的功勞,但於海天作為市委書記,功不可沒卻是不容爭辯的事實。楊誌遠怎麼也無法將當年一門心思謀發展的於海天與現如今舉報信裏那個與肖虹羽勾勾搭搭,縱容親屬為所欲為的於海天等同起來。周至誠當年那番‘心有人民,胸懷黨性原則,胸有良知,你說我們共產黨人還有什麼事情辦不好!還有什麼事情辦不了的!心無人民,最終隻能是一事無成,什麼都不是’的話,楊誌遠至今記憶猶新,彷如昨日。於海天當時誠惶誠恐,表態謹記的場景此刻也是曆曆在目,楊誌遠心想,如果舉報信的情況屬實,那麼於海天又是什麼時候發生蛻變的呢。

會通收費站出口,那塊繪製有‘多快好省謀建設,因地製宜圖發展’的廣告牌經風曆雨,至今屹立不倒,但是當年那個提出這個口號的人,是不是也如廣告牌這般,經得起風雨的洗禮,那就很值得推敲了。

戴逸飛見楊誌遠一路深思,他也保持沉默,此時見就他們倆人站在廣告牌前,戴逸飛忍不住問:“楊市長,想什麼?這麼入神!”

楊誌遠說:“剛才經過園區,現在站在廣告牌下,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第一次到會通來見到於海天同誌的場景。”

戴逸飛自然知道此刻的楊誌遠肯定感慨萬千,他點頭,說:“是啊,於海天同誌對會通的發展可以用勞苦功高來形容。”

楊誌遠點頭,說:“說心裏話,我情願那封舉報信所舉報的內容都是假的、莫須有的,我從心裏不願看到於海天這樣一個幹部,因為把持不住,倒在最後的一崗上,如果情況屬實,我隻會感到惋惜和心痛。”

戴逸飛說:“我也有同感,但現實往往就是這樣的殘酷,這樣的事與願違,在金色豪庭的事情上於海天同誌是不是真有涉入,目前來看,還屬查無實據,但於小偉他們在背後興風作浪,這點卻是無可抵賴的事實。在於小偉的事情上,應該說於海天同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楊誌遠歎了口氣,說:“但願於海天同誌沒有走得更遠。”

戴逸飛說:“這個隻怕不以你我的意誌為轉移。”

說話之間,楊誌遠看到邵武平在收費站口朝這邊揮手,趙洪福書記到了。

不一會,保衛處的警車就出了收費站,一輛淡黃色的中巴車緊隨其後。中巴車在楊誌遠和戴逸飛的身邊停了下來。門一開,就看見趙洪福坐在首排朝倆人招手:“逸飛同誌、小楊同誌,趕緊上車,外麵冷。”

楊誌遠隨同戴逸飛上了車。車上空蕩蕩的,除了趙洪福書記的秘書,再加上司機,警衛,再無其他隨行人員。楊誌遠知道,趙書記之所以沒坐一號車,一來是不想動靜太大,驚擾沿途官員;二來也是為了說話方便,像現在這樣,他和戴逸飛才可以與趙洪福書記並排而坐,如果是奧迪車那根本就沒有回旋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