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陳年舊案(2)(2 / 2)

也就是說,如此一來,城管局的執法權沒有了,有的隻是服務的義務。

有人反對,說:“這樣一來,城管的工作難度更大了,政府管理城市的成本就更高了。”

楊誌遠說:“我明白這樣做,難度肯定會大,管理成本肯定會高,但幹群關係,是不是會越來越好,社會會不會更和諧,孰重孰輕,一目了然。”

於是會通市城管局就成了現在的會通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服務局,沒有了執法,隻剩下了服務。

楊誌遠把城管局的局長找來,何事?還是為了“服務”二字,這次不是為市民,而是為農民服務。

隨著仲夏的來臨,各地的西瓜開始大量上市。盡管楊誌遠上次下縣調研,交給各西瓜產量大縣的書記縣長的首個課題是“怎麼避免本縣瓜農重蹈娃娃菜豐產不豐收的覆轍?”,各縣在西瓜大量上市前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極力消化本地的西瓜。但情況還是各不相同,像甘溪鄉的牛奶西瓜那樣,打入深圳,供不應求的案例,少之又少。現在隨著本省西瓜集中上市高峰期的到來,會通盡管有預防措施在先,各縣的西瓜雖不至於壞在地裏,但西瓜價格隨行就市,一路飛跌卻是不爭的事實。

本省的雨季即將來臨,農民們都有些著急,害怕西瓜壞在地裏,也希望西瓜能多賣幾分錢,一時間,手扶拖拉機轟隆隆開進了城裏,各個縣城的街頭都有瓜農沿街叫賣。會通市區也不例外,也有手扶拖拉機開進了城區,瓜農搭個涼席,就於街頭巷尾買瓜,城管局的工作一下子就加重了,因為楊誌遠三令五申,城管局的工作就是服務型的管理,往年,遇上這種現象,城管部門可以於城外設卡,阻止拖拉機進城,城區則進行驅趕,但今年不行了,楊誌遠有言,誰跟底層百姓過不去,我楊誌遠就跟他過不去。但這樣一來,矛盾也就出來了,農民轟隆隆進城,不免有些擾民,市民就有怨言了。

楊誌遠於是讓邵武平通知城管局的局長,同樣有課題要做:如何既讓市民滿意,又讓農民歡喜?兩不誤。

楊誌遠問局長:準備得怎麼樣?

自然是有準而來,要不然,局長也不會往楊誌遠的麵前湊,兩手空空,沒有對策,如何彙報,豈不是自討沒趣。

局長從包裏拿出一張本市城區地圖,彙報:我們這些天把會通的大街小巷跑了個遍,然後進行了綜合分析,把市區人流量大,適於瓜農擺攤設點的地方圈了出來,與市新華書店合作,花三萬元,印製了十萬份的會通市西瓜買賣地圖,免費發放給瓜農和市民。瓜農可以在圈定的地點賣瓜,市民也可以按圖索驥,到離小區最近的賣瓜點買瓜。

但見這張西瓜地圖上,城區各適合瓜農擺攤設點的地方,都用一個碧綠的西瓜標注了下來,布點廣,間隔也合理,都在城中心區,不是什麼無人問津的偏僻旮旯。

“任何問題,看來不是沒有辦法,就看你用沒用心,用心了,辦法總是有的。”楊誌遠表揚,說,“城管局這次的課題完成的不錯,我很滿意,這三萬元的投入,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