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正直無私的人當會通的市長,會通又有什麼樣的困難不能克服,什麼樣的災難不能戰勝。
戴逸飛可以拍楊誌遠的肩膀,徐海明自是不能,他和楊誌遠握手。方式不同,意思卻是一樣:楊市長大氣大義,徐海明心悅誠服。
楊誌遠一早從十八總老街河堤驅車而下,直到此處市郊的荷塘堤。此時早有附近村組的群眾在鄉村幹部的帶領下在堤上來回巡視,另有村民五人一組,手持竹竿在堤背的雜草從中並排前行,搜查管湧。
此堤段的責任人,是荷塘鄉的鄉長,楊誌遠問:“情況怎麼樣?”
鄉長:“目前來看,沒有發現險情。”
楊誌遠提醒:“現在是初始階段,這場暴雨還將持續一周的時間,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楊誌遠頂著雨,在荷塘堤幾公裏長的土堤上走了一遍。江水湍急,翻滾著向前,後浪逐著前浪,但上遊的水勢洶湧,下遊的下泄又不暢,江水抬升,浪衝上前,又退了回來,於此處打著漩,荷塘堤成了上下遊的結合部,壓力頓現,上下遊的河水碰擊,然後向兩岸蕩擊,整個荷塘堤仿如漂在水中的絲帶。
楊誌遠當即指出:“這一段河堤是河東區的重點。”
楊誌遠問提前趕到的葉新誌:“開平市長呢,他在何處?”
葉新誌說:“上午產業園區的一棟廠房發生傾斜,尋市長現在在產業園區核實情況。”
楊誌遠‘哦’了一聲,沒有再說什麼。轉而問掛鉤該鄉的區領導為誰,為何現在沒有出現在河堤上。葉新誌說,一直掛鉤荷塘鄉的是主管總工、共青、婦聯的副區長,該副區長為團省委下來的掛職幹部,因為團省委有事,昨天回榆江去了,接到通知,已在趕回會通的路上。
主管工青婦計生工作的一般都是女幹部,楊誌遠問:“女幹部?”
葉新誌點頭說是,楊誌遠搖搖頭,說不行,有必要讓區防汛指揮部做出調整,省裏下來的幹部對此處不熟悉,得換,把主管水利的區領導換到這裏來。
事後證明,楊誌遠的決策是正確的,有先見之明。荷塘堤受到上下遊洪水的夾擊,河西堤岸因為地勢高,水的壓力大部分傾向東岸,回水朝兩岸蕩來蕩去,隨著河水的暴漲,河西的堤岸經受住了考驗,東岸的荷塘堤就沒這麼幸運了,這一段土堤近百米的堤段先是出現了滲水洞,然後發生了滑坡,河堤朝江的一麵一大塊一大塊的堤土滑向西臨江中,情況萬分緊急,隨時有垮堤的危險。
險情發生在第五天的夜裏。
楊誌遠在這五天的時間裏,一刻也沒閑著,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白天除了在河東區巡視,下麵的縣市出現了異常的險情還得親臨災情現場,了解災情,商討對策。還好都是有驚無險,各地的險情都一一予以排除。在這五天裏,會通全市倒塌房屋一百五十餘間,其中十八總老街靠近東北角有五棟老宅經不起雨水的浸泡,慢慢倒塌,沒有人員傷亡;會通全市還發生泥石流數十起,許多通往山區的公路橋梁被衝毀,最大的泥石流,為西環縣山區發生的一起泥石流,有一個自然村二十戶的房屋被泥石流掩埋,所幸因為預警機製到位,同樣沒有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