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一通百通(3)(2 / 2)

“沒有啊,你呢?”

“也沒有啊。”

“唉!怎麼就不見有人來查咱呢?看來這次沒戲!”

什麼沒戲?自然是官升一級。有人來查了,證明你已經進入組織考察的範疇,如果本身過硬,那就有戲了。

今天楊誌遠讓方煒旻到縣界迎候,目的明確,就是想聽聽,江中工業新區的最新情況。

從車窗朝外望去,工業新區熱火朝天,一派繁忙。方煒旻介紹,工業新區的五通一平已經接近尾聲。江中財政薄弱,基礎建設資金從何而來?成立江中縣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利用這個重要的融資平台,為江中的城市建設服務。現在的商業銀行,早就不同以前,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紅火,政府的融資渠道突然間廣闊了起來,這一年會通下麵的縣也都相繼成立了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各家商業銀行,都將城建投此類政府的融資公司,當成了自己的優質客戶,城建投需要融資,商業銀行爭相放貸,政府用什麼抵押,用地。一塊不毛之地,一旦由農用地轉成商業用地,價值倍增,拿到商業銀行,三五千萬,用不了幾天就會經過審批,到賬。有更邪乎的,甚至於一塊莫須有的土地,也能從商業銀行貸到款。城市要發展,融資無可非議,但必須有度,一塊地重複抵押,地圖上隨便一劃,也去抵押,那就有些失控了。這一任政府大量舉債,好幾任都還不清,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整個城市的土地都成了銀行的,這就很危險了。

楊誌遠對此充分考慮,縣裏因城市的發展,需要融資可以,但誰的任上欠的債,由誰還,在提拔的考察中,政府舉債的多寡,也成了考察的條件之一。官場的事情,隻要與提拔牽扯到一起,誰都會三思而後行。楊誌遠目的何在,就是要控製下級政府無節製地透支,無限製地今天用明天的錢,直到將百年後的錢都透支完。這樣做的直接惡果就是,各類稅賦加重,企業和民眾苦不堪言,企業破產或者紛紛外遷,形成惡性循環,一座座城市由此成了一座死城空城,房價一路飛跌,無人問津。這也是楊誌遠為什麼情願自己苦點,成立孵化園股份公司,用市場化的運作機製吸引財團參股,也不願意將孵化園公司當成政府的融資工具,利用農用地轉用後的土地進行大量融資,舉債經營的原因,他不願意將自己的債務移交給下一任。他希望自己離任的時候,留給自己的繼任者,是一個沒有債務,隻有盈餘,整個城市欣欣向榮,政府財政富強,民眾口袋富裕的城市。

讓會通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成為民眾幸福指數最佳的城市,這才是楊誌遠的執政目標。社港縣就是如此,社港縣現在已經成了本省幸福指數最高的縣城,各地的房地產市場如火如荼,社港還是按著楊誌遠在任時製定的宜居之城、旅遊之城、生態之城堅定不移地朝前發展,社港無需依仗房地產產業,無需依靠賣地收入,同樣是財政富盈。社港因旅遊之需要,不允許高樓大廈,新建的房屋也保持著民族古風,政府不靠賣地增收,對房地產市場實行10%利潤的限價,房價自然也就不高,人人有其屋,幸福指數自然就高。

孟路軍上一次見到楊誌遠,連連拱手,說:“楊書記,你真是有先見之明,當年將社港縣城未來的城市整體規劃提交縣人大會討論通過,自動交權,現在縣委縣政府要想改變一丁點的城市規劃,都得由人大代表表決通過才行。那時候,社港一窮二白,土地白送人都沒人要,我不明白你這樣做有何意義,現在社港發展了,人人都齊頭並進邁進了小康,房地產市場也火了,我才知道,楊書記深思遠慮,未雨綢繆,意義重大,這一著夠狠,楊書記這是在保障不會出現未來社港的執政者,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你今天這樣搞一下,明天他那樣搞一下的這種情況,因為社港人大代表根本就不會答應。宜居社港、旅遊社港、生態社港也就百年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