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更上層樓(7)(2 / 2)

“我們的事業是薪火相傳的事業。從現在起,九屆省委從八屆省委手中接過了‘接力棒’。黨中央對新一屆省委寄予厚望,全省人民和廣大共產黨員對我們充滿期待,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趙洪福飽含深情地說,“未來五年我省的發展麵臨著一係列重大的曆史機遇,也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在此作出莊嚴承諾:一定堅持勤奮學習、一心為民、求真務實、團結共事、清正廉潔,絕不辜負黨中央的殷切期望,絕不辜負全省人民群眾和廣大共產黨員的深情期待,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趙洪福說完,請記者們自由提問。

有媒體問:“趙書記,您剛才提到了薪火相傳,這話具體該作何理解。”

趙洪福笑,說:“薪火相傳的意思大家都懂,我想大家關注的還是在本屆常委中,出現了一位本省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常委,38歲的楊誌遠同誌,按照我們固有的幹部選拔製度,38歲,能成為一個地級市的市長就很不錯了,而楊誌遠同誌,38歲,就成了省委常委,這是什麼?這代表中央對楊誌遠同誌這些年來工作的肯定,也代表中央在不拘一格選人才。”

趙洪福停了下來,問現場的媒體記者:“對於楊誌遠同誌這麼年輕當選省委常委,大家有什麼要質疑的?盡管說。”

現場的媒體記者都笑,紛紛搖頭,說沒有,楊常委我們又不是初次接觸,老朋友了,他的情況大家清清楚楚,能力人品都讓人無話可說,哪裏會有什麼質疑。

其實群眾對年輕幹部的火箭提拔之所以質疑不斷,不是因為年齡,而是因為程序,躲躲藏藏,猶抱琵琶半遮麵,自然就會引起大家的猜疑,懷疑存在暗箱操作,像楊誌遠這樣,程序公開透明,成績實實在在,有根有據,誰都無話可說,當個省委常委算什麼,進北京也沒問題啊,誰會有異議,巴不得這樣的幹部多幾個才好,那就是民眾的福祉了。

今天蔡銘揚也來了,他笑,說:“趙書記,如果不是我發了那篇《內參》,隻怕就沒有今天的楊常委吧。”

趙洪福自然也是認識蔡銘揚的,自從那次人大允許蔡銘揚問三個問題以後,每年的人大,趙洪福都會接受蔡銘揚的采訪,回答蔡銘揚的二三個問題,一來二去,也就成了老熟人了。趙洪福笑,說:“還真是,楊誌遠同誌今天能進入常委之列,你蔡記者可記一功。”

也有知道蔡銘揚所發《內參》內容的記者,說:“蔡記者還想表功,我看楊常委不跟你打官司就很夠意思了。”

大家都笑,氣氛很是輕鬆,這種輕鬆和諧的氣氛在這種常委見麵會上很是少見。

今天到場的許多記者,和楊誌遠還真是老朋友,楊誌遠剛到社港為發展旅遊文化節,請過省內所有的媒體記者,有許多人去了;楊誌遠剛到會通,因恒星食品一事又請媒體朋友於會通電廠見證焚燒受汙染的恒星熟食,也有許多記者在場;尤其是前年荷塘8.13決堤,中央和省市的諸多媒體又蜂擁湧到會通,大家見識了一個在災難麵前不屈不撓,剛毅果敢,對受災的民眾又充滿俠骨柔情的楊誌遠。盡管楊誌遠喜歡腳踏實地地幹事,不喜張揚。但對於楊誌遠,媒體最是熟悉不過。

有記者說:“趙書記,我們想問楊常委幾個問題,可以嗎?”

趙洪福笑,說:“今天是媒體見麵會,當然可以,有問就提。這樣吧,大家舉手,依次提問,由楊誌遠同誌回答如何?”

大家紛紛舉手。趙洪福竟然現場當起了主持人,趙洪福見高舉的手,齊刷刷一片,他笑,說:“大家這麼踴躍,不好取舍啊,這第一家媒體不好點,有些得罪人,這樣吧,就讓省電視台首先提問,我想大家應該都沒有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