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鵬和高旭的事跡告訴我們:貧窮,促使他們勤奮進取。貧窮,是人生的一堂大課。青少年時代經受艱苦生活的磨練,對一生成長極為有益。窮,真的沒什麼。它不是一種光榮,但也絕不是屈辱;它隻是一種相比較而言的生活狀態,是我們需要認識和改變的一種狀態。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塊醜陋的布料,那麼它就會遮住我們心靈的陽光;如果把它做成一件溫暖的新衣——甚至還可以把它當成魔術師手中的那塊魔布,我們就可以用它變化出絢麗多姿的夢想。
貧窮是人生的一種磨難。它有時可能會讓人感到尷尬,可是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它也是一筆財富。因為貧窮往往能夠培育出人的同情心、忍耐力、鍛煉人的意誌。曾經曆過貧窮的人對於生活的道理往往更深刻,感悟也更多。綜觀古今中外流芳百世的文學巨著,哪一部不是作者在身出貧困潦倒的境地中創作出來的?
曹雪芹家道中落,貧病交加,正是這時他創作了《紅樓夢》。試想,如果不是在艱辛的環境中,對社會人生更多的觀察和親身體驗,他又怎能寫出這樣一部博大精深的鴻篇巨著,而滿清那家境優越,整天遊手好閑的八旗子弟,又有幾人成器?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自逆境中奮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順境中沉淪。但無數例子表明,貧窮隻是暫時的困窘,如果善加利用,同樣可以轉化為人生的財富,激勵著人不斷奮進。
25年前,曾有位教社會學的大學教授,讓班上學生到巴爾的摩的貧民窟,調查200名男孩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並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做一個評估,每個學生的結論都是“他毫無出頭的機會”。25年後,另一位教授發現了這份研究,他叫學生做後續調查,看昔日這些男孩今天是何狀況。結果根據調查,除了有20名男孩撤離或過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擔任律師、醫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在困難中往往會自立自強,而安逸的生活卻會使人墮落。“貧窮”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也許一個人貧窮了容易被人瞧不起;
也許一個人貧窮了容易被人譏笑;
也許一個人貧窮了容易被人歧視。
貧窮,可以使一個人擁有那頑強的鬥誌。貧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正是因為窮,所以,他的思想往往是那樣的成熟。難道一個人的成熟不是一筆很可貴的財富嗎?
貧窮,可以激發一個人的鬥誌,磨礪一個人的意誌。這些卻往往是那些擁有大筆金錢的人所做不到的。許多時候,我們總是不能夠正確對待貧窮或是苦難,殊不知這也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你不能選擇出生的環境,貧窮也許是與生俱來的,但你可以保護自己,使自己受到的傷害最小化。與貧窮作鬥爭時,你會寫到許多東西,那便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把貧窮作為養料,把希望的種子種下,貧窮可以為你的事業帶來一筆財富,貧窮為你帶來事業的第一桶金。下麵,就讓我們來看一下任正非的事例:
任正非作為華為公司的總裁,之前的生活是極為貧困的。任正非在他的《我的父親母親》裏曾寫到:青少年時代,印象最深的就是渡過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本來生活就十分困難,兒女一天天在長大,衣服一天天在變短,而且都要讀書,開支很大,每個學期每人交2-3元的學費,到交費時,媽媽每次都發愁。與勉強可以用工資來解決基本生活的家相比,我家的困難就更大。我經常看到媽媽月底就到處向人借3-5錢度饑荒,而且常常走了幾家都未必借到。直到高中畢業我沒有穿過襯。有同學看到很熱的天,我卻穿著厚厚的外衣,說讓我向媽媽要一件襯衣,我不敢,因為我知道做不到。我上大學時媽媽一次送我兩件襯衣,我真想哭,因為,我有了,弟妹們就會更難了。我家當時是2-3人合用一被蓋,而且破舊的被單下麵鋪的是稻草。‘文革’造反派抄家時,以為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專科學校的校長家,不知有多富,結果都驚住了。上大學我要拿走條被子,就更困難了,因為那時還實行布票、棉花票管製,少的一年,每人隻發0.5米布票。沒有被單,媽媽撿了畢業學生丟棄的幾床破被單縫縫補補,洗幹淨,這條被單就在重慶陪我度過了五年的大學生活。父母的不自私,那時的處境可以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