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秀娥
摘要:食品安全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我國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給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本文通過對我國食品安全影響因素的分析,指出了我國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加強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保障體係的個人建議。
關鍵詞:食品安全保障體係建議
在我國國民經濟中,食品工業已經成為第一大產業,但我國目前食品安全事件屢禁不絕,其重要原因在於我國食品安全缺乏完整有效的保障體係,因此,筆者認為,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應當把在整體上建立食品安全保障體係作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和戰略目標來實現。
一、我國食品安全的影響因素
食品安全是指確保食品消費對人體健康沒有直接或潛在的影響,並能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基本營養元素。食品安全涉及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食物鏈,環節多,層麵廣,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不安全因素,其影響因素有:
(一)社會人口和生活習慣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首先,人口增長的壓力必然帶來食物壓力和經濟壓力,食物壓力帶來的增產措施又會引起食品的生物和化學汙染,經濟壓力帶來的是工業化生產的汙染,這些都使食品安全問題長期存在,其次,我國人口老齡化也使許多人的抗病能力下降,這使食品安全問題更加突出,最後,我國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和傳統的飲食習慣也是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如:南方人愛吃野生動物,高原人愛吃半生牛羊肉,還有的人愛吃生魚片,有的人愛吃粗加工食品等,這些食品即使是經過冷凍,病原體仍容易繁殖到危險水平,人體感染和中毒的幾率也會增加。
(二)環境有害物質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目前造成食品安全的環境汙染源主要有生物汙染(如病蟲害、生物毒素等)、化學汙染(如化學毒素、重金屬、激素、農殘等)和物理汙染(如放射性、輻射等),這幾種汙染在食物鏈的各個環節中都有可能有意無意地被摻在食品中,在食品生產環節,由於延時、不衛生或加工時殺菌措施不當會造成微生物汙染;在食品貯運銷售中,由於溫濕度變化引發微生物感染;銷售人員身體狀況也有可能對無包裝的生鮮食品安全帶來影響;生活垃圾和生產垃圾處理不當引起水供應方麵的汙染進一步加劇了食源性病原體的傳播危險;工業生產過程排放的和農業生產過程使用的有害化學物質也會進入人類的食物鏈。
(三)不法分子違法行為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市場上不法分子受到利益的驅使,嚴重違法亂紀,人為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屢見不鮮,其主要原因是不法分子追求高產量,好色澤或為了防病蟲、防腐爛采取違規和超量使用外加物,如:用二氧化硫為饅頭、包子增白,用“吊白塊”改善米粉、腐竹的口感,用甲醛浸泡海產品增韌、增白等等,而且一些小食品加工廠無證違法、違規生產和經營食品也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
二、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產品、禽類產品等食物源汙染越來越嚴重
最近幾年來,由於追求高產量而大量和不科學使用化肥、農藥,造成了農藥、化肥等有害物質在農產品中的超量殘留,濫用獸藥、複合飼料,造成了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有害物質在禽、畜的體內及乳製品、水產品中殘留,據統計,化學性中毒占我國重大食物中毒事件40%以上,如有機磷農藥中毒、毒鼠強中毒、瘦肉精中毒等。
(二)食品生產加工狀況令人憂慮
據國家質檢總局專項調查顯示,我國有10萬多家食品加工企業,其中70%是10人以下家庭式作坊,超過10%的企業無營業執照,20%屬無標生產,60%不具備食品檢驗能力,近50%食品出廠不檢驗,25%對進廠原料不進行任何檢查,60%不具備基本生產條件。此外,食品包裝、儲運過程中,操作不慎引發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生物技術產品的出現,轉基因食品的潛在危險同樣給食品安全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