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 某個人的獨白(1 / 1)

想要做出改變。

這樣的想法已經在腦海中無數次地回響著,比念經的僧人都要虔誠地誦讀著,仿佛一段永無止盡的禱詞,在不斷的重複中傳達著祈禱者那堅如磐石的信仰。

可是,由此引發的努力與勞動量卻依然微不足道,連“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都做不到,簡直就是上一秒下決心、下一秒就反悔偷懶的程度。因此,就算被說成是一時興起的毫無誠意的念頭也不足為奇。

無誌者常立誌,說的大概就是這種情況吧。

其實自己也已經有所察覺了。這樣下去是不行的——也有了這樣的覺悟,可覺悟與行動之間依然存在著難以跨越的鴻溝。持續了太久的懈怠令耐心消磨殆盡,於是變得過於急切地渴望成果——最好是在開始勞動的同時便能收到回報。而在意識到這種願望的荒謬後,便完全地放棄了行動。

自己的人生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在剛剛出發的現在就變得這麼多愁善感、自暴自棄,是不是有點過於悲觀了呢?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來自周遭環境的壓力是令自己對現狀感到絕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睹著他人的前進,而在對自己的能力仍然保持著相當程度的自信的情況下,對於隻有自己一人停滯不前、甚至開始倒退的這一事實,的確是會感到焦躁不安吧。

那麼,這樣的心情定然會使得現狀的嚴重程度在自己眼中被無限地放大。也許那僅僅隻是牆壁上的一道裂紋,但在被煩惱所不斷糾纏的內心,卻成為了整棟大廈即將崩塌的危機——將這作為自己日漸絕望的內心寫照,應該是相當貼切的了。

但他知道,自己正在墮落。

對外界的感受逐漸麻木與淡化,為了將自己從這殘酷的現實中保護下來。可這種保護,也成為了枷鎖。他那充滿鬥誌的心,就像撞上了蛛網的飛蟲一般,在一次次地掙紮中漸漸地喪失力量。

認同這樣的生活方式,屈從於自己的欲望,變成連即使隻知道遵從本能、也會為了生存而捕食的野獸都不如的垃圾,這樣的未來恐怕已經無法避免了吧。

啊,如果能夠給我一個機會。

與對改變的渴望一樣,他也無數次地這樣祈禱著。

但那樣的機會其實也無數次地與他擦身而過——每當機會來臨時,他總是畏縮不前。在對改變必然引發的未知的恐懼麵前,他猶豫了。而就在他被自己的怯懦所束縛之時,機會轉瞬即逝。

不願伸出雙手的人,命運該如何賜予他們禮物呢?什麼都不用做就能收獲一切的幸運兒,也許確實存在。但概率如此渺小的奇跡,顯然沒有發生在他的身上。

不甘於平凡、卻又不敢邁出前進的步伐,就這樣陷入無止境的自我厭惡的螺旋。曾經的夢想變成了沉重的枷鎖,束縛了他的信心與想象。如今,他的眼中未來慘淡,他的精神瀕臨崩潰。

如果隻能永遠這樣活著,不如死了算了——這樣極端的想法開始出現。

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危險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