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股軍兵的統帥,大多都是臨時征召的農兵和底層軍戶出身,壓根別提什麼臨陣指揮了,他們的表現,幾乎和初次上陣的大頭兵沒什麼區別,能指望他們臨陣不跑,就是對乞活軍分田舉動的認可了。
而趙默笙分身乏術,又被官軍一部欺壓到身前,也亂了分寸,他往日也不過是個軍兵出身,投身慧濟寺後,雖然也與馮行滿學習了一些操練之法,但畢竟還處在摸索階段,不能融會貫通,自然顧此失彼,不如李璟看的全麵。
眼下,李璟以三百多人的火器兵,舍棄了鳥銃三眼銃,全員取了佩刀,在各自將官的率領之下,也不結陣,直接依托人數優勢,開始逐步投入各個方向,雖然他們沒有經過嚴格的冷兵器拚殺訓練,但這些日子下來,好吃好喝的養著,眼下有人指揮,也肯拚殺一二。
如此,這股生力軍一投入戰場,頓時叫官軍開始吃緊,原本三百多人,就要對付四五百人的乞活軍,雖然戰陣還算靠譜,但是無奈眼下乞活軍人多勢眾,幾乎投入一千多人加入戰場,戰陣一時施展不開,退又退不下去,他們的任務就是攻下炮陣,眼下隻能硬著頭皮拚殺。
不過人終究不是機器,等乞活軍大股人馬上來,就頓時感覺吃力,揮刀拚殺的頻率也漸漸開始放緩,那些處於邊緣的方陣,一個個叫優勢敵人衝擊,再也不能維持,隻能一個個散開來,各自為戰,一人就得麵對好幾個敵人,哪裏還能發揮出勇武來。
上有長矛木槍,下有佩刀抽冷子,武藝再高,也擋不住幾個壯漢一同上來拚殺啊,隨著後續的兵力一時增援不上,頓時出現了明顯的兵力空缺。
要知道,自古第一陣,都是耐力最強的軍隊,第二波自然為最精銳的步軍,而官軍在此刻投入的兩股戰陣兵丁,就是如此,後續的自然要差些,眼下乞活軍炮陣兵丁,為李璟親自指揮,不斷投入兵力圍攻官軍先前兩陣。
又以五百多人的弓箭手,直接貼著廝殺的戰場,張弓搭箭,對準後續開進的官軍,進行拋射,由於離的距離近,加上自家占據了優勢,也不怕官軍襲擾,這股弓箭手的戰力頓時全部發揮出來。
又有炮陣暫時解除威脅,也不斷的開炮,約四十門炮,以大約兩三分鍾一輪的速度,向後續跟進,企圖加入戰場的官軍後隊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世上沒誰能忍受不間斷的弓弩火器打擊,常言道,自古精兵傷亡三成就需罷戰,而後續跟進的這兩個方陣的官軍,約二百人,在不斷的弓弩射擊之下,不時丟下幾具屍體,短短三十步的距離,竟然受阻,嚇的不敢繼續前進。
而那帶隊的總旗也瞧著前邊的廝殺有些懼怕,加之這些人馬,本就是邊鎮之中羸弱的衛所堡壘之兵,幾乎人人無甲,在軍中也是炮灰般的存在,糧餉都不能足額下發,此刻徘徊不定,不敢繼續前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