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大都督府計議,時機已到(2 / 2)

郭勝以大軍移師黃河東岸,全軍帶素,準備哭靈。

不僅如此,朝廷已正式下旨,追封李氏先公為山西都司指揮僉事,世襲罔替,由於其後代隻有李璟一人,遂從旁係中擇一賢良,加世襲寧武所千戶。

此時由京營之中特意選派三百精壯,護送先公遺骸入晉,沿途但凡宣府,大同鎮,皆好生護衛,凡支給一並由朝廷承擔。

因為現在陝西境內,從原來的五七日一報,改作三日一報,皆收複失地,剿殺賊人多少,朝廷自然是深信不疑,連帶著新鮮出爐的三省剿匪總督,也快要塵埃落定了。

由於得了張鳳翼的賄賂,加上舉薦李璟剿賊有功,兵部尚書熊大人最近可是春風得意,再得首輔周廷儒的首肯,朝廷已經準備正式下旨,擢升張鳳翼住持西北和河南等地的剿匪任務,但是現在事情還拖著,因為三邊總督這個位置,太過於重要,反而一時難產。

要說朝廷是一群傻子在辦公,那肯定是侮辱人,至少到現在,大家已經看的出來,李璟在陝西已經是站住腳了,起碼無論是從戰報上看,還是李璟在奏本上的語氣,都是越來越足。

關鍵朝廷還沒什麼好辦法,畢竟李璟大部分的軍餉都是自籌,這樣丟掉了最重要的製衡手段,對乞活軍也就沒什麼威懾力了。

更加讓朝廷感到氣憤的是,凡屬李璟舉薦的那些個文武官員,竟然沒有一個人向朝廷交來表示忠誠的謝恩奏本,一個也沒有,連挨著大同鎮的寧武副總兵鄭仁寶,甚至對直轄上司張宗衡的命令都不聞不問。

或許哪天高興了,就派麾下的兵馬動彈一下,可大多數時候,下邊隻有張宗衡狀告寧武守軍和鎮西,振武兩個指揮衛不聽調遣的奏本,朝廷也無奈啊,現在好不容易維係著陝西的局勢。

到處求著李璟呢,要是讓他知道朝廷前腳派他去陝西呆著,後腳就抽他的轄地,那要是逼反了這位手握十萬大軍的大將,一旦鬧騰起來,那就是天大的禍事了,起碼連一向不容臣子反駁的崇禎帝,都下不定決心對付李璟。

不然早就命大同兵馬南下解除寧武這些地方不停調遣的兵馬了。

閑話少說,反正朝廷現在是求著李璟,但是官職是不可能給他升了,爵位更加不可能,金銀糧食又給不出,那就僵持著吧,朝廷上下可還是有派一任三邊總督,重新掌握陝西大權的想法的,至於派誰去,那就是朝廷剩下的事了。

“算了,不看這些了,通篇大抵都是一個樣,也看不出什麼新意來。”

李璟將大多數奏本丟在一邊,伸了個懶腰,然後對著下邊坐了一排的大將,掃視了一眼之後,才道,

“如今全局的錢糧,統計如何了?”

“回稟大都督,按照先前的軍令,我後勤司已經將大多數軍糧整合完畢,又招募兩萬多民夫,日夜運送,如今在北線長城隘口已經囤積少部軍糧以供軍用,在平涼等地亦修建糧倉,供給全陝後備。”

一個後勤司參議立即起身,一五一十的道來,

“另外按照大軍東出的法子,我等已在黃河西岸,一並修建了七個主倉,每一倉存糧各十萬石不等,隻需大軍東渡,便能支援各處征戰。”

“好!”

李璟一拍桌麵,想了一會,沿著地圖指了一圈,才沉聲道,

“各路大軍已經編練完畢,各將均要用心操練,務必快速成軍,我估摸著朝廷不可能一直任由咱們占據陝西,一旦發覺不對,必要興兵討伐,我等正該借此天賜良機,占據戰略主動,以在撕破臉皮之後,占據先手。”

李瑁也接了一句,“按照咱們之前的商議,大軍以主力一部,留守陝西,然後東渡黃河,占據山西,驅趕流民肆虐河南,北直隸並湖廣一帶,正好山東有遼東軍叛亂,我軍在西,流民在中,遼東軍在東,一舉切斷應天府和南方的道路。”

“時機已到,我正好借祭奠先父停留在山西一月,正好將蘇家一起帶去山西,以大婚的名義,招來山西大同將官,一並扣押,然後驅趕山西流民向東,向北,讓他們與消耗朝廷的兵馬,我等坐收漁翁之利,等到朝廷兵馬匱乏之後,以主力出大同宣府,直抵北京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