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1)

張伊沙

被譽為“千年第一奇書”的《三字經》是南宋王應麟所作,他以《三字經》在知識灌輸上,道德啟發上,文才詞藻上對幼學啟蒙教育的重視和從兒童期就樹立良好的人生觀為目的,彙編了這部不朽的著作。

《三字經》以“人之初,性本善”起篇,按照人生規律依次敘述三綱五常十義,五穀六畜七情,四書六經諸子,曆史朝代變更,又以勤奮學習,為親人爭光,為社會繁榮的人和事結尾,將上古到各朝各代的曆史文化知識、傳統倫理思想和識字教育渾然融為一體,句式短小靈巧,編排自然流暢,語言、文字通俗易懂,字字句句都表現了真實、生動的畫麵,仿佛每句話都在眼前有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使讀者感到十分親切。

《三字經》有許多名句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給我們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幼而學,壯而行,我教子,惟一經,頭懸梁,錐刺股等等,無不是代代傳頌的佳句,同時也是家喻戶曉的銘言。

《三字經》是中國啟蒙教育的重點之一,被人們公認為蒙學讀本之首,在曆代出現了《蒙漢三字經》《滿漢三字經》,也有外國人學中文仿照的三字經讀本,便於外國人按漢字部首記憶,押韻、順口。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言》作為中國蒙童教育的讀本,是千古流芳的經典著作,是指引我們做人的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