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羅·德拉·弗朗西斯科(Piero della Francesca,1429-1492),原名皮埃羅·迪·貝內德托·德伊·弗朗西斯科。他自幼命運怪舛,父親早亡,寡母柔弱的肩膀肩負起家庭的重負,幼年的弗朗西斯科飽經滄桑。1442年起,弗朗西斯科成為聖波爾克羅鎮行政團體的成員,並終身在該組織任職。這個小鎮位於亞平寧山脈下荒涼的特韋雷河邊,正是這種自然環境使弗朗西斯科的繪畫總是被一種帶有尊嚴的寧靜氣氛所籠罩,流露出一種淡淡的寂寞和憂傷。
弗朗西斯科曾在佛羅倫薩住過3年左右,在那裏研究了馬薩喬、阿爾伯蒂、吉貝爾蒂、安吉利科和威涅齊亞諾的透視學原理、造型方法、光線和色彩的應用等。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弗朗西斯科深信:隻有在那些極其明確而純靜的幾何形物體結構中,才能發現最美的東西。因此,人們沒有理由不相信,弗朗西斯科的藝術是一種富有智慧的數學頭腦的產物。
弗朗西斯科除了是傑出的畫家外,還是出色的數學家。他花費畢生精力研究透視學,終於在去世前寫出了西方美術史上第一篇係統性的藝用透視學論文,他的重要論文有《繪畫透視學》和《論正確的人體》,並創造出了弗朗西斯科式的“建築結構式的構圖”。他這種構圖的成功取決於他那準確而清晰的數學觀念。以這種數學觀念為出發點,將對光線和色彩的敏感與繪畫在平麵上再現空間形態的追求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他獨一無二的特殊畫風。他還是個有才能的色彩畫家,在色彩方麵的處理很有造詣。1469年,他成為烏爾比諾王國菲德裏奧·達·蒙代非力特羅公爵的宮廷畫師。
《基督受洗圖》是弗朗西斯科的代表作,畫中的基督在畫麵正中,姿態優雅,畫家用抒情的筆觸和富於美感的色調,描繪了烏爾比諾的小山丘,以此為背景襯托了前景上態度嚴肅的全身人像。弗蘭奇斯科堅實的造型功夫與其在色彩方麵的得心應手的處理,使此畫產生一種絕妙的對比效果,輕鬆優雅的背景與嚴肅沉靜的人物形象的對比。
《基督受鞭圖》是弗朗西斯科的早期作品。弗朗西斯科不但是卓有成就的藝術理論家,還是很有才能的色彩家,他把畫麵上純淨、明亮的色彩統一於光的氣氛中,組成銀灰的色調和微妙的色階關係。他的壁畫藝術風格是集莊重、宏偉與細致、抒情為一體的,在寫實中有虛構,藝術語言豐富,藝術效果變化紛紜,耐人尋味,的確可謂承前啟後的大師之一。《基督受鞭圖》雖為其早期作品,然而畫風古拙寫實,色彩的運用也是別出心裁,而且那種把結實的造型與細致、和諧的色彩關係絕妙結合起來的畫風在此畫中已初見端倪。弗朗西斯科的另一特色就是畫中人物的形象大都是嚴竣的,人物表情虔誠莊重,畫麵節奏卻極其舒緩,為觀者營造了一種令人神往的輕鬆的藝術境界。此畫同樣具有這種富有詩意和抒情的藝術描寫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