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是佛羅倫薩畫派的重要代表,他生於佛羅倫薩,卒於同地,原名亞裏山德羅·迪·馬裏亞諾,菲力佩皮,“波提切利”是綽號,原意為“小桶”。他少年時期曾學過金銀手藝,後轉入畫家菲利比·利皮門下為徒,1470年開設自己的繪畫工作室。他從小就從師父那裏學會如何在畫麵上運用準確、柔和,並能表現出形體起伏變化的線條,這類線條的畫麵效果也清晰地出現於他所畫的肖像畫中,波提切利無疑是世界美術史上最出色的線條大師之一。
波提切利藝術風格的形成與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他的繪畫深得羅倫佐·德·美第奇宮廷和羅倫佐所創建的柏拉圖學院的高度評價和賞識。波提切利也是研究新柏拉圖主義哲學的,他所信仰的便是這種帶有宗教神秘色彩的學說。波提切利把新柏拉圖主義者清談中提到的“美麗幻景”當做具體而可見的情景來描繪。
烏菲齊美術館藏的《春》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此畫取材於詩人波利齊亞諾的詩歌。藝術家以自己的思想去解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畫麵的情節是在一個優美雅靜的樹林中展開的,美麗端莊的維納斯位居中央,她以閑散優雅的表情等待著春之降臨。在她右邊,三位女神(阿格萊亞、賽萊亞、攸芙羅西尼)互相攜手翩翩而舞。在維納斯左邊,春神弗羅娜正以優美飄逸的健步向觀者迎麵而來,她披戴著飾花的盛裝,身後是春風之神莎菲爾和一位希臘少女。這種對於人性的讚美,在波提切利的作品中具有非凡的美感。而且,波提切利以其秀逸的風格、明麗絢爛的色彩和流暢輕靈的線條,在文藝複興諸大家中獨樹一幟。但在文藝複興以後,有較長時期西方人士未能對他作出恰當評價,直到19世紀浪漫主義和英國拉斐爾前派運動中,他才備受讚揚,被人們推崇為意大利文藝複興前期的大師。由於他極善於運用線條,與東方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一點也深得中國及日本研究者的重視。
《維納斯的誕生》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當時是為佛羅倫薩統治者美第奇的一個遠房兄弟繪製的。此畫表現女神維納斯從愛琴海中浮水而出,風神、花神迎送於左右的情景。構圖比較單純,全畫以裸體的維納斯女神為中心。畫麵上人物的體態和衣紋表現十分出色,人物與自然背景也達到巧妙的統一和諧,維納斯是那樣無動於衷地以羞怯和幽怨的感情在對待一切,她對於生活的未來不是充滿樂觀的信心,而是感到惆悵和迷惑,這也是波提切利矛盾的世界觀的反映。此畫中的維納斯形象,雖則仿效希臘古典雕像,但風格全屬創新,強調了秀美與清純,同時也具有含蓄之美。
《帕拉斯與肯陶洛斯》是大師波提切利的油畫傑作。波提切利善於表現宗教題材,而且也把世俗精神帶進畫麵,用人文主義思想來表現宗教意旨,同時又極注重運用寫實技法,在人體結構和透視畫法上也都達到很高水平,能融前輩大師的藝術於一爐,最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秀逸傳神的風格。這幅畫就是極能體現波提切利藝術風格的佳作。此畫描繪了帕拉斯的聰慧美麗及肯陶洛斯的英武。這種形式與形體的平緩曲線相互呼應,人物之間那種純潔、抒情而相互關懷的關係十分感人。人物十分富有寫實性和體積感,畫麵的透視也應用得很科學。然而,波提切利的晚年遁入一種相當矛盾的狀況中,他一方麵努力探索古文化的精華,另一方麵卻又沉湎於當時佛羅倫薩貴族資產階級流行的新柏拉圖主義思想和中世紀神秘主義的影響。當然,波提切利藝術中那無與倫比的想像力和詩意盎然,卻是當時和後世的藝術大師所極為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