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畫派興起於15世紀,比佛羅倫薩畫派約晚一個世紀。在16世紀中葉,當意大利經濟日益衰弱、文藝複興運動在意大利其他地區也行將結束的時候,威尼斯的文化藝術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這當然取決於威尼斯的有利位置和發達的經濟。威尼斯的藝術主要為商人和上層社會服務的。與此同時,威尼斯的藝術還有滿足海外需要的任務。如果說盛期文藝複興的羅馬和佛羅倫薩美術用清晰和諧的語言創造了一個以形象和結構為主的理想世界,那麼,威尼斯畫派則用光與色彩來讚美人生、歌頌現實生活。威尼斯繪畫的藝術魅力在於油畫的出現。
早在15世紀,威尼斯畫派的奠基者喬凡尼·貝利尼(約1431-1516)就已吸收了從北方尼德蘭畫派傳來的油畫技法。此外,威尼斯美術吸收了東方美術壯麗的圖案紋樣和阿拉伯美術精雕細琢的裝飾技藝,並把絢爛典雅富有裝飾效果的拜占庭藝術風格與哥特式藝術風格結合起來。總之,威尼斯畫派由於受到文藝複興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對典雅而充滿激情的人物姿態和壯麗的山川風景背景,持有強烈的興趣,從而在15世紀下半葉形成了獨特的威尼斯畫派。
威尼斯畫派是從15世紀後半葉興起的,貝利尼父子三人是其主要奠基者。父親雅科波·貝利尼(1400-1470)、長子貞提爾·貝利尼(1429-1507)以及次子喬凡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約1430-1516)。雅科波·貝利尼真可謂威尼斯畫派的開山鼻祖。他是一位熱衷於寫生的畫家,作品多為聖母像,其畫風深受佛羅倫薩畫派的影響,但是尚未完全擺脫14世紀宗教畫的傳統影響。他畫過大量的透視結構複雜的素描,並為巨幅宗教畫的創作畫了不少精美的素描寫生。現在的佛羅倫薩、米蘭、威尼斯及巴黎等地的美術館都藏有他的一些作品。
貞提爾·貝利尼是威尼斯共和國的公職畫家。在他50歲那年他接受共和國的派遣,到君士坦丁堡為蘇丹摩罕默德二世繪製肖像,並用寫實手法描繪了一係列著名人物的肖像畫。貞提爾晚年曾以宗教曆史題材,繪製了幾幅具有紀念碑氣派的圖畫,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慶祝真十字架遺物的遊行隊伍》、《聖馬可廣場上的行列》、《基督的奇跡》和《聖馬可布道》等。雖然他的表現手法比較拘謹,畫麵效果也略嫌枯燥生硬,但他並沒有使宗教題材與現實生活的感受割裂開來,而是通過這些畫比較真實地反映當時威尼斯平民的日常生活,充滿生活氣息。
喬凡尼·貝裏尼不僅是貝利尼家族中最有成就的畫家,也是標誌威尼斯文藝複興美術開端的一位重要畫家。喬凡尼·貝利尼生於威尼斯,卒於同地,他在發揮其靈氣畫技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與佛羅倫薩畫派不相上下的威尼斯畫派,他年輕時受姐夫曼特尼亞影響較大,其後又從畫家梅西納學習油畫技法,遂自成一家。1483年被威尼斯市政府任命為官方畫師,享有免稅特權,並建立了威尼斯最大藝術作坊,直至逝世始終活躍於畫壇。他一生創作頗豐,並培養了眾多藝術人才,喬爾喬內和提香皆為其高足。他的創作大約可分為前後二期,以1485年為界,前期作品尚重線描,輪廓鮮明,後期則色彩絢麗,善於烘托氣氛,濃淡光暗處理微妙,開辟了威尼斯畫派的盛期文藝複興風格。喬凡尼曾畫了許多優秀的肖像畫,《羅列達諾肖像》是1501年當選為維勒茨亞總督的羅列達諾的肖像畫。畫中人物神態端莊,麵部刻畫得細膩而豐滿,深藍色的背景襯托出衣服上的金線刺繡,色彩明亮,質感強烈,很能代表喬凡尼的藝術水平。